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的长安郊野,晨雾尚未散尽,新笋已破土而出。诗人身着宽袍缓带,踏着沾露的芳草徐行于北林小径——这是南朝梁代宫廷诗人何逊在休沐日写下的《春朝闲步》景象。考《梁书·何逊传》载,天监年间(502-519年)何逊任建安王记室时,常以"休沐乘闲豫"之态游赏林泉,此诗或作于建康城西蒋山别业。
诗中"雾中分晓日"暗合南朝盛行的玄学意境,而"兰芷袭幽衿"则承袭了楚辞香草美人的传统。值得注意的是"山阶笋屡侵"的细节:据《南齐书·周颙传》记载,钟山竹林在梁代仍保持原始生态,野笋横生之景恰是建康士族园林的真实写照。末句"桃李自成阴"化用《史记·李将军列传》典,将汉代名将李广"桃李不言"的典故,巧妙转化为对自然生机的礼赞。
这种闲适的游赏诗,实为南朝"宫体诗"向唐代山水诗过渡的重要样本。当北方战乱频仍之际,南朝文人在相对安定的江南,用细腻笔触记录着草木生长的声音,为后世留下六朝贵族最后的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