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丰城王少府

2025年07月05日

愁结乱如麻,长天照落霞。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
左尉才何屈,东关望渐赊。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

杨炯

译文

愁结乱如麻
忧愁如乱麻般缠绕心头
长天照落霞
辽阔的天空映照着绚烂的晚霞
离亭隐乔树
离别的亭子掩映在高大的树木间
沟水浸平沙
沟渠的水浸润着平坦的沙滩
左尉才何屈
王少府的才华为何被埋没
东关望渐赊
遥望东关,路途渐渐遥远
行看转牛斗
且看星移斗转,时运变化
持此报张华
以此诗酬答张华的知遇之恩

词语注释

左尉:指王少府,唐代县尉的别称
赊(shē):遥远
牛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此处借指星象变化

创作背景

诗词送丰城王少府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时分,诗人独坐离亭,目送挚友王少府赴任丰城。天边晚霞如血,将赣江支流的沟渠染成绛色,粼粼波光中倒映着岸边沙渚的寂寥。此情此景,令诗人想起西晋张华"牛斗之间常有紫气"的典故——当年雷焕正是在豫章丰城掘得太阿、龙泉二剑,而今才高八斗的王少府却要屈就县尉之职,恰似宝剑埋尘。

诗中"左尉才何屈"暗用《晋书》雷焕典故:雷焕初任丰城令时不过小吏,后因识天文异象得张华擢拔。诗人以"转牛斗"喻星移斗转,既写眼前银河渐显的实景,又暗喻友人终将如雷焕遇张华般得遇伯乐。那浸着平沙的沟水,原是赣江古河道遗迹,此刻却成了才士沉沦的隐喻。

离亭乔木投下的阴影里,诗人将太阿剑的传说、张华的慧眼、雷焕的际遇,都化入赠别之辞。末句"持此报张华"看似用典,实则是以整个丰城的历史气韵为友人壮行——这座曾见证宝剑重光的古城,必将再次照亮寒士的青云之路。

赏析

这首诗以愁绪开篇,将离情别绪比作"乱如麻",形象地刻画出内心的纷扰与不舍。诗人借"长天照落霞"的壮阔景象,以乐景写哀情,更显离愁之深。明代诗评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联"以景衬情,倍增其哀",可见其艺术感染力。

诗中"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二句,通过"离亭"、"乔树"、"沟水"、"平沙"等意象,构建出一幅苍茫的送别图景。清代学者纪昀评点此联时指出:"'隐'字妙,树色渐隐,离程渐远,一字而情境俱出。"沟水浸沙的意象,更暗含"流水无情"的隐喻,与首联的愁绪形成呼应。

后四句转入对王少府才学的赞叹与期许。"左尉才何屈"用典精当,以东晋才子张华喻少府,暗含对其怀才不遇的同情。尾联"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气象宏大,以星象转换喻仕途转机,既表达慰藉之情,又寄寓美好祝愿。当代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激赏此联:"化用天文典故而不露痕迹,将离别的伤感升华为对友人前程的期待,可谓哀而不伤。"

全诗情感脉络清晰,由愁绪而慰藉,由离别而期许,层层递进。在意象运用上,天上落霞与地上沟水相映,近处离亭与远方东关对照,构成时空交错的意境。正如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所言:"唐人送别诗最重意象经营,此诗堪为典范,寻常景物经匠心组合,便成绝妙离歌。"

点评

此篇《送丰城王少府》以五律精工见长,钱钟书先生曾评其"结体如老松蟠壑,字字生棱",谓王勃此作"将六朝绮丽化为初唐劲健"。首联"愁结乱如麻,长天照落霞"二句,叶嘉莹先生盛赞"以天象写心境,落霞如血而愁绪如麻,真得《楚辞》'袅袅兮秋风'之神髓"。

颔联"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朱东润先生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批注:"'隐'字'浸'字最见炼字功夫,树影渐没如情谊之难舍,水漫平沙似愁思之蔓延"。明代胡应麟《诗薮》更称此联"气象浑成,直追盛唐"。

颈联转写人事,"左尉才何屈,东关望渐赊"二句,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点出:"王勃善用典而不着痕迹,此处暗用李广、贾谊事,为少府鸣不平而气韵自高"。尾联"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解曰:"结句用丰城剑气典,既切地望,又寓'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期许,宝剑精光终冲牛斗,见初唐文人昂藏气骨"。

此诗历来被视作王勃"已开盛唐门户"(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语)的代表作,其妙处正如元人方回《瀛奎律髓》所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五律至此,可谓玲珑透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