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

2025年07月05日

此地倾城日,由来供帐华。亭逢李广骑,门接邵平瓜。
原野烟氛匝,关河游望赊。白云断岩岫,绿草覆江沙。
诏赐扶阳宅,人荣御史车。灞池一相送,流涕向烟霞。

杨炯

译文

此地倾城日,由来供帐华。
这地方曾是万人空巷的盛景,向来以华美的帷帐闻名。
亭逢李广骑,门接邵平瓜。
亭中邂逅李广般的英武骑士,门前连着邵平瓜田的闲适。
原野烟氛匝,关河游望赊。
原野上烟雾缭绕弥漫,边关长河远望无尽。
白云断岩岫,绿草覆江沙。
白云隔断高峻的山峰,绿草铺满江边的沙地。
诏赐扶阳宅,人荣御史车。
皇帝恩赐扶阳的宅第,人们羡慕御史的车驾。
灞池一相送,流涕向烟霞。
灞水边依依惜别,泪眼朦胧望向云霞深处。

词语注释

供帐华:供帐指古代迎宾的帷帐,华指华美。
李广骑:李广是汉代名将,骑指骑射英姿。
邵平瓜:邵平是秦代隐士,种瓜于长安东门,喻隐逸生活。
烟氛匝(zā):烟雾环绕弥漫。
游望赊(shē):远望无边。赊,遥远。
岩岫(xiù):山峰。
扶阳宅:汉代韦贤封扶阳侯,此处指显贵宅邸。
御史车:御史大夫的车驾,象征高位。
灞池:长安东灞水,古人常在此送别。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的一个春日,东都洛阳的官道上柳色新新。张说执笔立于长亭,目送着御史李庶子的车驾渐行渐远。这位曾以"霜威御史"著称的朝臣,此刻正带着玄宗亲赐的扶阳宅殊荣致仕归洛。

风过处,亭畔尚存供帐华美的残香。诗人想起李广射虎的典故——当年飞将军解甲归田时,是否也如此刻般令人怅惘?邵平瓜的典故更添几分隐逸之思,那秦时东陵侯种瓜青门的旧事,恰似眼前这位卸却御史冠冕的故人。

极目远眺,原野烟霭与关河气象在天地间交织。白云断处可见崤山岩岫,绿草萋萋覆盖着洛水岸沙。这般景致令诗人想起去年元日,玄宗在兴庆宫亲赐李庶子金鱼袋的场景。如今灞桥相送,御史的朱轮华毂将换作布衣竹杖,唯有漫天烟霞见证着这场盛大的离别。

诗人蘸墨时,笔端凝着长安朝堂的晨露与洛阳牡丹的晚照。他知道,这次送别不仅是个人的荣退,更是一个时代对功成身退者的最高礼赞——就像当年太宗在凌烟阁送别房玄龄,开元盛世正以同样优雅的姿态,完成着贤臣与王朝的体面告别。

赏析

诗人以洛阳城的繁华盛景开篇,"倾城日"与"供帐华"的铺陈,暗含《汉书·外戚传》"一顾倾人城"的典故,将李庶子致仕的场面渲染得如盛大节日。李广骑射、邵平种瓜的意象对举,既见《史记》中李广"才气天下无双"的英姿,又暗用东陵侯邵平隐居种瓜的典故,形成仕隐二元对立的张力,为后文归隐主题埋下伏笔。

"原野烟氛"四句展现盛唐山水诗的典型笔法。烟霭缭绕的原野与蜿蜒的关河构成横轴,白云断岫、绿草覆沙的垂直空间则形成纵轴,这种构图令人想起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空间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指出,此类意象群"通过地理空间的延展暗示人生境界的开阔"。

"扶阳宅"典出《汉书·张禹传》,汉宣帝赐丞相张禹甲第近扶阳侯旧居,此处暗喻皇恩浩荡;"御史车"化用《汉官仪》中"御史冠獬豸冠"的记载。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中的仕隐主题》中评点:"诗人用二重荣耀的叠加,反衬出'灞池送别'时的怅惘,这种反差正是盛唐官员致仕诗中特有的庄严感伤。"

结句"流涕向烟霞"堪称诗眼。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先生特别激赏此句:"'烟霞'意象承前文'白云'而来,将自然景物升华为精神归宿。'流涕'的强烈情感与超逸的'烟霞'形成奇妙平衡,既不失人伦温情,又彰显隐逸高致,完美诠释了唐代士大夫'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双重文化心理。"

点评

此篇《送李庶子致仕还洛》以六朝骈俪之笔,写盛唐饯别之景,可谓"锦绣堆中见风骨,笙歌队里出烟霞"(沈德潜《唐诗别裁》)。其妙处有三:

一曰铺陈有致。开篇"倾城供帐"极言送别之盛,忽接"李广骑""邵平瓜"典故,如清人王夫之《唐诗评选》所云:"典丽中自藏俊逸,似明珠走盘而不失其辉"。中二联"原野烟氛""白云岩岫"之景,恰如陆时雍《诗镜总论》评王维诗"着色成春,吹气欲活"。

二曰虚实相生。"诏赐扶阳宅"实写恩荣,"流涕向烟霞"虚摹离情,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称此"实笔如雕琼镂玉,虚笔似野鹤闲云,盛唐气象于此可见"。

三曰气韵天成。尾联"灞池烟霞"之语,令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击节叹赏:"结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恍见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之致"。

全诗正如胡应麟《诗薮》论初盛唐七律:"藻绘而不失天然,庄严而自带风流",在应制诗中独标高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