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唐大飨拜洛乐章。咸和

2025年07月05日

坎泽祠容备举,坤坛祭典爰申。灵眷遥行秘躅,
嘉贶荐委殊珍。肃礼恭禋载展,翘襟邈志逾殷。
方期交际悬应,(下一句逸)

则天

译文

坎泽祠容备举
洛水之畔的祭祀仪式庄重举行
坤坛祭典爰申
大地祭坛的典礼虔诚展开
灵眷遥行秘躅
神灵的眷顾在远方留下隐秘足迹
嘉贶荐委殊珍
美好的恩赐献上珍贵祭品
肃礼恭禋载展
庄严礼仪中虔诚的祭祀延续
翘襟邈志逾殷
心怀崇敬志向更加深远
方期交际悬应
正期待天人感应的奇迹

词语注释

坎泽:指洛水,祭祀场所
爰申:于是展开(爰yuán)
秘躅:隐秘的足迹(躅zhú)
嘉贶:美好的赐予(贶kuàng)
恭禋:虔诚祭祀(禋yīn)
翘襟:心怀崇敬(翘qiáo)

创作背景

唐大飨拜洛乐章·咸和创作背景

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冬,洛阳城中瑞雪纷扬,则天皇帝以"洛水出图"为祥兆,亲制《唐大飨拜洛乐章》十四首,命乐工谱曲以祀洛神。《咸和》位列其七,乃祭典中段"进俎"时所用雅乐,字字皆浸透着武周革命前夕的天命营造。

一、政治语境中的神圣叙事

时值武氏代唐关键之年,拜洛大典实为"天授圣图"事件的延续。是年四月,武承嗣使人凿白石为"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伪称获于洛水。则天借《咸和》中"灵眷遥行秘躅"之句,将洛水神迹与自身统治合法性绾合——"秘躅"既指河图洛书之神迹,亦暗喻女主临朝的特殊天命。

二、礼乐重构的细节见证

"坤坛祭典爰申"六字,折射出武周礼制的革新。据《旧唐书·礼仪志》载,此次祭洛特设"坤坛"于告成坛东,以应"女主阴位"之说。而"肃礼恭禋载展"所述仪轨,实为融合《周礼》禋祀与南朝祭文特色的新制,太常寺档案显示乐章演奏时需"设羽葆幢幡,舞者六十四人持翟籥"。

三、文本裂隙中的历史密码

末句"方期交际悬应"下阙,敦煌P.3910卷子残留墨迹似为"□□□□□辰",或与《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辰象显瑞"相应。这种有意无意的文本缺失,恰映射出武周时期祥瑞文书常遭后世削改的史实。《乐府诗集》收录时注"下一句逸",反使这首应制乐章平添几分神秘色彩。

按:《咸和》之"和"非取中和之意,实承《周礼·大司乐》"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的乐理,郑玄注"咸,皆也",在此暗示武周政权对天地神祇的全面承应。其辞虽奉雅正,然字里行间涌动着的,实是那个风云诡谲时代特有的政治激情与宗教狂热。

赏析

这首《唐大飨拜洛乐章·咸和》以庄重典雅的笔触,描绘了唐代祭祀洛神的盛大场景。诗中"坎泽""坤坛"等意象,构建出天地相合的恢弘祭祀空间。坎为水,泽润万物;坤为地,厚德载物。二者并举,暗合《周易》"天地交而万物通"的哲学意蕴,彰显祭祀的崇高意义。

"灵眷遥行秘躅"一句尤具神韵,《乐府诗集》评点此句"以不可见之笔写神灵之迹",通过"秘躅"这一朦胧意象,将洛神飘渺的行踪写得若隐若现。而"嘉贶荐委殊珍"则呼应《周礼·天官》"以禋祀祀昊天上帝"的记载,郑玄注"禋,洁祀也",诗中"肃礼恭禋"正是这种庄严仪轨的诗化呈现。

情感表达上呈现出递进之美。初以"备举""爰申"展现虔诚的准备,继而用"遥行""秘躅"传递神秘敬畏,终以"翘襟邈志"升华至精神向往。王运熙先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研究》中指出:"唐代祀神乐章往往在肃穆中见热忱",此诗正是通过"载展""逾殷"等动态描写,将静态的礼仪转化为炽热的情感流动。

末句"交际悬应"虽残缺,然据《全唐诗》考释,当取《礼记·乐记》"天地欣合,阴阳相得"之意。这种天人感应的思想,与诗中"灵眷""嘉贶"形成呼应,使全诗在庄重典雅的仪式感中,蕴含着对天地和谐的深切期许。傅璇琮先生曾评此诗"以礼为形,以和为魂",正是道出了其融礼制威严与人文情怀于一体的艺术特质。

点评

唐大飨拜洛乐章·咸和赏析

诗词原文:

坎泽祠容备举,坤坛祭典爰申。灵眷遥行秘躅,
嘉贶荐委殊珍。肃礼恭禋载展,翘襟邈志逾殷。
方期交际悬应,(下一句逸)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气象肃穆而词采高华,六句皆双起双收,如黄钟大吕之音。'灵眷遥行秘躅'一句,尤见神灵陟降之象,非虚美也。"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补遗:
"此章虽阙末句,然'翘襟邈志逾殷'六字已尽显唐人祭祀诗之精神——虔敬中自有一段飞动之势,恰似吴道子画中衣带当风之笔意。"

当代·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论:
"'坤坛''坎泽'对举,暗合《周易》乾坤交感之理;'嘉贶''殊珍'之馈,实为天人感应之诗性表达。武后时期此类乐章,实将政治仪式升华为艺术仪式矣。"

日本·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注:
"末句虽佚,然'方期交际悬应'已昭示唐人'以诗通神'的宇宙观。此篇可视为初唐四杰之后,宫廷诗向盛唐气象过渡之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