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则天垂拱四年的春日,洛阳宫中的紫薇花开得正盛。那日晨光初透,狄仁杰奉诏入宫,朱漆宫门次第而开,他踏着金砖玉阶拾级而上,袍角掠过的风里还带着昨夜未干的露水。
御案前的武则天正在批阅奏章,墨香与瑞脑香交织在殿中。她抬眼望见这位刚被擢升为文昌右丞的臣子——他眉宇间还带着并州赈灾归来的风霜,腰间鱼袋却已洗得发白。女皇忽然想起去岁黄河决堤时,此人三日不眠安置灾民;更早时任大理寺丞,一年断案一万七千件竟无冤诉。朱笔在宣纸上顿了顿,一幅素绢已由上官婉儿呈至案前。
"朕闻《诗经》有云'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女皇腕底游走的金线在阳光下忽明忽暗,如同她此刻的思绪。她深知这个屡次犯颜直谏的臣子,恰似这织锦中的经线,越是刚直越能承托起整个王朝的经纬。当"守清勤"三字落笔时,殿外传来清脆的铜罄声,惊起檐下栖凤铃一串叮咚。
狄仁杰跪受这件织金锦袍时,发现内衬竟用暗纹绣着《尚书·周官》的典故。他忽然明白,这不仅是赏赐,更是女皇对"励相臣"的期许。后来当他在月华门下值,星光落满衣袍,那些金线便在夜色中隐隐浮现出"升显位"的纹样——正如他未来将要辅佐的,那个即将开启开元盛世的少年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