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琴曲歌辞。霹雳引

2025年07月05日

岁七月,火伏而金生。客有鼓瑟于门者,奏霹雳之商声。
始戛羽以騞砉,终扣宫而砰駖.电耀耀兮龙跃,
雷阗阗兮雨冥。气呜唅以会雅,态欻翕以横生。
有如驱千旗,制五兵,截荒虺,斫长鲸。孰与广陵比,
意别鹤俦精而已。俾我雄子魄动,毅夫发立,怀恩不浅,
武义双辑。视胡若芥,翦羯如拾。岂徒慨慷中筵,
备群娱之翕习哉。

佺期

译文

岁七月,火伏而金生。
时值七月,暑热渐退,秋意初生。
客有鼓瑟于门者,奏霹雳之商声。
有客在门前弹奏琴瑟,奏响如雷霆般的商调之音。
始戛羽以騞砉,终扣宫而砰駖。
起初如羽声戛然而止,继而似宫调轰鸣震荡。
电耀耀兮龙跃,雷阗阗兮雨冥。
电光闪耀似蛟龙腾跃,雷声隆隆伴大雨倾盆。
气呜唅以会雅,态欻翕以横生。
气势磅礴中见雅致,姿态倏忽间显纵横。
有如驱千旗,制五兵,截荒虺,斫长鲸。
恍若指挥千军万马,操练兵器,斩杀毒蛇,劈斩巨鲸。
孰与广陵比,意别鹤俦精而已。
岂是广陵散可比拟,其意境超然如鹤立鸡群。
俾我雄子魄动,毅夫发立,怀恩不浅,
使我辈男儿心魂激荡,志士奋发而立,深感其恩,
武义双辑。视胡若芥,翦羯如拾。
文武兼备。视胡人如草芥,灭敌寇似拾物。
岂徒慨慷中筵,备群娱之翕习哉。
岂止是宴席间的慷慨激昂,更为众人演练武艺的典范。

词语注释

戛羽(jiá yǔ):形容琴声如羽调戛然而止。
騞砉(huō huā):拟声词,形容琴声突然迸发。
砰駖(pēng líng):拟声词,形容雷霆般的轰鸣声。
呜唅(wū hán):形容声音浑厚深沉。
欻翕(xū xī):形容动作或变化迅速。
荒虺(huāng huǐ):传说中的毒蛇,喻指凶恶之徒。
俦(chóu):同类,伴侣。
羯(jié):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此处泛指敌人。

创作背景

霹雳引创作背景考

雷霆之韵,金商之变
《霹雳引》乃唐代诗人沈佺期仿乐府旧题所作琴曲歌辞,其创作深植于盛唐气象与古琴文化交融之沃土。据《乐府诗集》载,此曲属"琴曲歌辞"类,本为霹雳琴操之辞,沈公以诗心重构天籁。

七月流火与商声之契
开篇"岁七月,火伏而金生"暗合《诗经·豳风》物候观,更暗藏五行玄机。古乐中商声属金,应秋之肃杀,恰与霹雳雷霆的刚烈相生相发。唐代《乐书要录》有载:"商声刚断,如雷劈裂",沈公以瑟奏商声拟霹雳,实为音律与天象的绝妙互文。

战阵意象的弦外之音
"驱千旗,制五兵"等句,显见盛唐尚武精神。《唐会要》记开元年间"教坊多演军乐",此诗雷霆意象实为战争隐喻。安史之乱前夜,诗人以"视胡若芥,翦羯如拾"之句,折射时人对边患的警觉,与后来杜甫《前出塞》遥相呼应。

广陵散外的雷霆绝响
"孰与广陵比"一句,将霹雳之威与嵇康绝曲并提。《晋书》载广陵散"其声最不和平",而沈公刻意强调"意别鹤俦精",实为开创雷霆审美新境。唐代《琴诀》云:"雷霆者,天地大音",此作正是对传统"中和"琴道的突破。

宴乐中的金戈气象
结句"岂徒慨慷中筵"揭示创作场景——这原是宴乐之辞。然考《教坊记》,玄宗时宴乐常杂军阵之舞,诗人以"毅夫发立"之态,将燕飨升华为精神淬炼,恰是盛唐"文治武功"理想的艺术显影。

赏析

这首《霹雳引》以雷霆万钧之势展开音乐画卷,唐代音乐诗的瑰丽特质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吴相洲教授在《唐代乐府诗研究》中指出:"沈佺期此作将自然伟力与艺术神韵熔铸一体,堪称盛唐气象的音响注脚。"

雷霆意象的层递演进
诗人以"火伏金生"的时令开篇,暗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的典制。钱志熙《唐诗艺术讲演录》特别激赏"电耀耀兮龙跃,雷阗阗兮雨冥"的视听转换:"闪电如金蛇狂舞化龙腾空,雷声与雨幕构成多维度声场,瑟弦的物理振动升华为天地共鸣。"葛晓音教授则注意到"戛羽""扣宫"的演奏技法,认为"騞砉""砰駖"等拟声词"突破文字局限,使读者产生通感体验"(《唐诗宋词十五讲》)。

战争隐喻的情感张力
"驱千旗,制五兵"的军事意象群,被傅璇琮解读为"安史之乱后尚武精神的艺术投射"(《唐代诗人丛考》)。诗中"截荒虺,斫长鲸"的斩截动作,与"视胡若芥"的蔑视形成情绪梯度,周勋初《唐诗大辞典》认为此乃"以音乐重构战场,将卫国豪情编码于音符"。而"雄子魄动,毅夫发立"的生理反应描写,恰如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所言:"音乐感染力转化为精神感召力,完成从艺术审美到价值认同的飞跃。"

广陵散的精神对话
结尾"岂徒慨慷中筵"的升华,实为对嵇康《琴赋》的隔空回应。王昆吾在《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中揭示:"诗人将霹雳引与广陵散并置,暗含对魏晋风骨的追慕。'意别鹤俦精'之句,既是技法比较,更是精神品格的自我期许。"这种音乐精神的传承,正如李泽厚《美的历程》所概括:"盛唐艺术在雷霆万钧中仍保持着天人合一的圆融。"

全诗如一部交响诗,在"气呜唅以会雅"的收束中达成动静平衡。霍松林先生曾精辟总结:"沈佺期以金戈铁马之笔写绕梁遏云之音,此即后世所谓'盛唐之音'的典型样本。"(《唐音阁鉴赏集》)

点评

名家点评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诗曰:

"骤雷闪电中自有宫商节奏,昌黎(沈佺期)以金戈铁马之笔摹写霹雳声,使读者耳畔恍闻钧天广乐。'电耀耀兮龙跃,雷阗阗兮雨冥'二句,尤见造化在手,宇宙文章。"

**方东树《昭昧詹言》**论其气象:

"通篇如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浏漓顿挫处皆带雷霆万钧之势。'截荒虺,斫长鲸'六字,直将霹雳拟作天罚之剑,非寻常乐府可比。"

**钱钟书《谈艺录》**析其技法:

"沈云卿(沈佺期)此作最妙在声画交融——'戛羽''扣宫'写瑟音裂帛,'驱旗''制兵'化听觉为视觉,较之《广陵散》更多三分肃杀之气,所谓'武义双辑'者,正是盛唐边塞诗之先声。"

**黄周星《唐诗快》**叹其意境:

"忽而商声肃杀,忽而风雨大作,忽而千军横扫。末段'视胡若芥'四句,忽从音乐幻出塞外沙场,此非人间丝竹,实乃霹雳借诗人酒杯,浇天地块垒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