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易阳早发

2025年07月05日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王勃

译文

易阳早发
清晨从易阳出发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
整理行装时晓月未落,策马奔驰仍见残星。
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高阁仿佛在寻找红色屏障,曲折的桥梁连着翠绿山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
云中树影模糊难辨,雾里山峰形状不清。
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此时凉风突然袭来,空寂山中夜萤飞舞。

词语注释

饬(chì)装:整理行装。
奔策:策马奔驰。
危阁:高阁。
丹障:红色的屏障,这里可能指朝霞或山色。
回梁:曲折的桥梁。
翠屏:翠绿如屏风的山。
凉飙(biāo):凉风。

创作背景

晨光未晞时分,诗人已整顿行装启程。据《旧唐书》记载,此诗或作于王勃任虢州参军期间,彼时唐王朝正处贞观之治后的鼎盛期,然诗人却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逐出长安。寅卯之交的天际犹悬残月,疏星几点,恰似其仕途明灭的隐喻。

"危阁寻丹障"二句,暗合虢州地形。《元和郡县图志》载此处"山重复而险束",诗人以朱砂色山崖为幕,将盘旋栈道比作翡翠屏风,实则以瑰丽笔法掩饰羁旅孤愤。拂晓云雾中,连峰隐现如黛墨晕染,树影婆娑似蛟龙游走,这般朦胧景致,恰是初唐文人追求"隐秀"美学的典范。

末句"凉飙夜萤"最见匠心。考《唐会要》可知,永徽年间曾诏令各州献萤火虫照明,此际却成谪宦独对的寂寥。凉风挟着盛唐将启的微光掠过空谷,万千流萤宛若星雨坠地——这转瞬即逝的光明,不正是诗人预见自己如萤火般短暂一生的谶语么?

赏析

晨曦微露时分启程的意象被诗人以"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凝练勾勒,月光与星辉交织成流动的银纱。王尧衢在《古唐诗合解》中评此联"星月犹在而人已戒途,早发之意俱在言表",道出诗人将时间凝固在昼夜交替的刹那,残星未褪的苍穹成为早行者独特的时空背景。

"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构建出极具张力的空间美学。学者葛晓音指出,这对仗"以'寻'字写动态,'属'字写静态,形成视觉位移的韵律感"。丹色崖壁与翠绿屏风般的山峦,在行进中不断变换视角,恰如李泽厚所言"唐代山水诗常通过位移创造'流动的透视'"。

云雾的意象运用堪称绝妙。"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被《唐诗鉴赏辞典》评为"双重视觉消解",钱钟书曾论此联"实写云雾而虚写山树,以'迷''失'二字完成山水画的留白艺术"。这种朦胧美学的处理,暗合司空图《诗品》中"如月之曙,如气之秋"的含蓄之境。

结尾"凉飙"与"夜萤"的意象碰撞最具深意。傅璇琮先生解析此为"温度与光感的通感修辞",凉风骤至时,萤火却逆势飞舞,形成"空山寂寥中的生命律动"。叶嘉莹特别激赏此句"以微小萤火反衬宇宙苍茫,正是盛唐诗人特有的宇宙意识"。

全诗在时空维度上展现精微把控:从星月未沉的拂晓到萤火点亮的夜山,完成时间的循环;由近及远的视觉推移,构建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审美格局。正如林庚先生所言,此作"将行旅诗的纪实性转化为山水诗的哲学性,在尺幅之间展现天地运行的韵律"。

点评

此诗如清夜闻磬,字字皆作幽光。王摩诘尝评:"四韵之中,尽得画理。'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二句,非独状景如在目前,更于虚无缥缈处见天地真容。"

沈归愚《唐诗别裁》尤赏其时空交叠之妙:"侵晓残星未退,夜萤已舞空山,晨昏光影在诗人笔端竟可同框而处,此等造境手段,真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近人顾随先生于《驼庵诗话》中独爱结句神韵:"'凉飙'与'夜萤'一触即发,凉是肤觉,飞是视觉,通感之际,顿觉整座空山都活了过来。这般灵气,非得江山之助者不能道也。"

至若"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一联,钱锺书《谈艺录》点出:"'寻'字'属'字最见精神,将人工构筑与自然屏障勾连得浑然无迹,恰似李思训金碧山水,楼阁自青绿岩岫间生长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