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掠过绛州城垣时,王绩正以"斗酒学士"的雅号隐居于河汾之间。这位历经隋唐易代的诗人,在武德五年(622年)的重阳日,以素笺写下《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墨痕里浸透着双重孤寂——既是魏晋风骨的当代回响,更是易代文人的精神图腾。
史载崔善为时任绛州刺史,这位精通天文历法的能吏,与王绩有着"琴酒相得"的知交之谊。当诗人"端坐隔尘埃"时,实则是以陶渊明式的姿态,构筑着对抗新朝权力场的屏障。唐初宫廷盛行应制诗之际,王绩却让笔下的菊花"映岩千段发",这分明是借重阳典故完成对魏晋风度的隔空致意——史载陶渊明重阳无酒,坐宅边菊丛中,恰是"香气徒盈把"的蓝本。
在"忽见黄花吐"的顿悟瞬间,时间呈现出奇妙的叠影:隋大业年间的秘书省正字、唐武德年间的待诏门下省,两个王朝的官职如落叶般在记忆里簌簌剥落。诗人特意选用"素节"这个暗含《易经》"白贲"美学的词汇,将重阳的纯白意象与自己的遗民身份悄然缝合。当崔使君的官轿行过汾水之滨时,这位曾三仕三隐的诗人,正用菊花香砌成一道透明的墙,让魏晋的菊香与初唐的宦海在时空中形成微妙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