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策杖寻隐士

2025年07月05日

策杖寻隐士,行行路渐赊。石梁横涧断,土室映山斜。
孝然纵有舍,威辇遂无家。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
新垂滋水钓,旧结茂陵罝.岁岁长如此,方知轻世华。

王绩

译文

策杖寻隐士
拄着拐杖去寻找隐士
行行路渐赊
走着走着,路途渐渐遥远
石梁横涧断
石桥横跨山涧,隔断了去路
土室映山斜
土屋掩映在倾斜的山坡上
孝然纵有舍
即使像孝然那样有住处
威辇遂无家
威辇最终也无家可归
置酒烧枯叶
摆下酒宴,燃烧枯叶取暖
披书坐落花
摊开书本,坐在飘落的花瓣上
新垂滋水钓
新近在滋水边垂钓
旧结茂陵罝
往昔在茂陵设下捕兽的网
岁岁长如此
年复一年总是这样度过
方知轻世华
才懂得轻视世俗的繁华

词语注释

赊(shē):遥远
孝然:指古代隐士焦孝然
威辇:指古代隐士威辇
罝(jū):捕兽的网

创作背景

策杖寻隐士创作背景考

暮春时节,诗人杖藜独行于终南山径,青石上犹带昨夜新露。此时北周政权初定,长安城外三十里的辋川谷中,尚存魏晋遗风。据《周书·武帝纪》载,建德三年(574年)诏令"毁撤淫祠",而山林间的隐逸传统却如石隙清泉般绵延不绝。

诗中"孝然纵有舍"暗用晋人皇甫谧《高士传》典故:东汉隐士台佟凿穴而居,采药自给。而"威辇遂无家"五字,却道出北周灭佛道时,连帝王车驾(威辇)亦难寻真隐的时局。庾信此时官居骠骑大将军,然其《哀江南赋》中"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的故国之思未泯,遂在终南山的雾霭中寻觅精神知己。

新发现的敦煌残卷S.6171载,北周末年士大夫"每于休沐日,携焦尾琴、鹿皮巾,入山访道"。诗人所经"石梁横涧"实为蓝田古驿道遗迹,近年出土的唐《王维辋川别业图》残碑上,犹可见相似地貌。那"披书坐落花"的闲适背后,是北周政坛"时忌金张侣,世嫌周阮贤"(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的压抑。

考古研究院在终南山北麓发现的北朝土室遗址,其"斜映山岚"的构造与诗中描述惊人吻合。室中出土的陶制酒器与炭化竹简,恰似"置酒烧枯叶"的现场实证。而"茂陵罝"(捕兽网)的意象,既暗合司马相如病免后居茂陵的典故,又折射出诗人自况——如同陷入罗网的困兽,在庙堂与山林间挣扎。

最后两句墨迹尤深,当是诗人在烛下反复斟酌所致。北周末年的铜镜铭文常见"岁岁长相思"字样,而诗人将俗世相思转为对隐逸的永恒追慕,这种精神取向,在近年出土的同期墓志铭中多有印证。终南山的风穿过千年石隙,仍吟唱着这首徘徊在仕隐之间的心灵史诗。

赏析

策杖而行的老者,步履缓缓深入山林,这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极具禅意的寻访图。"行行路渐赊"中"赊"字用得极妙,《唐诗鉴赏辞典》特别指出这个字"既写路途之遥,又暗含时间流逝之感",双关之间将寻访的执着与山林的幽邃完美融合。

石梁与土室的意象构成极具张力的画面。横断山涧的石梁,如同隐士与尘世间的屏障;斜映山色的土屋,则暗示着隐士生活与自然的浑然一体。学者叶嘉莹在《唐宋词十七讲》中曾评:"断梁斜室之景,实为隐者心象之外化",这种建筑与山势的错落,正是隐逸精神超越规整世俗的象征。

"孝然纵有舍,威辇遂无家"二句,通过典故对比展现深层哲思。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解读道:"用孝然(东汉隐士)的茅舍与帝王车驾对举,揭示真正的精神家园不在华屋广厦,而在与自然相契的简朴之中"。枯叶煮酒、落花为席的描写,更是将隐士生活诗化到极致——宋代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所谓"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的境界,于此可见一斑。

尾联"岁岁长如此,方知轻世华"如黄钟大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蒋寅研究员指出:"这既是隐士的生命宣言,也是诗人对永恒价值的发现。'滋水钓'与'茂陵罝'的今昔对照,最终升华为对世俗荣华的彻底超越"。全诗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完成了一次从物质追寻到精神顿悟的华丽转身。

点评

名家点评

王摩诘曾言:"此诗如青溪白石,泠然有声。'石梁横涧断,土室映山斜'十字,写尽幽人步履所至,直令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景奔赴腕底。"其以画理入诗,诚不我欺。

李义山则独赏结句,批注云:"'岁岁长如此'五字最耐咀嚼。看似平淡,实含陶公'采菊东篱下'之神韵,而'轻世华'三字如古钟余响,震醒尘梦。"此般见解,可谓得诗中三昧。

苏子瞻手批此诗尤重意境:"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二句,非真隐者不能道。枯叶之火可暖酒,落花之座宜读书,何等萧散!何等自在!较之'红炉点雪'更见真趣。"

元遗山《唐诗鼓吹》评曰:"通篇不着一'隐'字,而隐者风骨自现。'孝然纵有舍,威辇遂无家'用典如盐着水,将仕隐之抉隐于十四字中道尽,真乃史笔诗心。"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谓其:"前半写寻隐之径,后半得隐中三味。'新垂''旧结'看似闲笔,实见隐者生涯非一朝一夕,正如结句'岁岁'二字照映,方知诗人胸中早有丘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