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染的隋末唐初,山河犹带烽烟余烬。王绩,这位自号"东皋子"的隐士,正经历着从仕宦到归隐的人生转折。大业年间见弃于官场的苦闷,化作笔下陶渊明式的田园咏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的秋夜,成为诗人精神皈依的见证。
场圃间的豆藿刚经锄理,东边高地的黍稷已收成完毕。农事劳作的汗水未干,却在归途邂逅故人王处士——或是同隐山林的知交,或是偶遇的乡野高士。此时秋月澄澈如银盘悬空,流萤点点似星雨坠地,两种光源在夜幕中交织成动态的画卷。
这看似平常的田园剪影,实为诗人精心构建的精神桃源。以"北场""东皋"对仗展开空间,用"芸藿""刈黍"串联时间,最终在"月满""萤飞"的意象碰撞中,完成对乱世中诗意栖居的宣言。王绩将庾信《拟咏怀》的典故化入白描,让南朝宫体诗的精致与北方田园的朴野浑然相融,恰似那夜流转的月光与飞舞的萤火,照亮了初唐五绝的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