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班婕妤三首

2025年07月05日

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绝。秋夜守罗帏,孤灯耿不灭。
宫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那堪闻凤吹,门外度金舆。
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总向春园里,花间语笑声。

王维

译文

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绝。
玉饰的窗前萤火虫的影子掠过,华丽的宫殿里人声已静寂。
秋夜守罗帏,孤灯耿不灭。
秋夜里独守着罗帐,一盏孤灯长久不熄。
宫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
宫殿里长满了秋草,君王的恩宠日渐疏远。
那堪闻凤吹,门外度金舆。
怎忍心听到笙箫的乐声,那是门外君王的金车经过。
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
难怪妆楼的门紧闭,下朝后也不来相迎。
总向春园里,花间语笑声。
总是去往春日的花园,在花丛中传来谈笑的声音。

词语注释

婕妤(jié yú):古代妃嫔的称号。
罗帏(luó wéi):丝织的帐子。
耿(gěng):明亮,光明。
凤吹(fèng chuī):指笙箫等乐器的声音,古代传说中凤凰的鸣叫。
金舆(jīn yú):帝王乘坐的车驾。

创作背景

班婕妤《相和歌辞三首》创作背景探微

汉宫秋月冷画屏,班婕妤的《相和歌辞三首》恰似三叠泪痕浸透竹简。这位西汉成帝时的才女,在长信宫的孤灯下以诗为镜,照见后宫女子永恒的宿命。

政治浮沉中的文学叹息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班氏初入宫时"有妇容,帝大悦",曾得成帝同辇游后庭的殊荣。当赵飞燕姐妹"俱为婕妤,贵倾后宫"时,班婕妤选择自请侍奉太后于长信宫。史载其"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这种恪守妇德的姿态,在"玉窗萤影度"的意象中化作守礼者的孤独宣言。

秋草金舆的隐喻系统

"宫殿生秋草"实为西汉宫闱的微观写照。《三辅黄图》载未央宫"金铺玉户",而班诗以荒草侵阶的意象,暗合《汉书》"赵氏乱内"的记载。其中"凤吹"与"金舆"的听觉叙事,恰是《西京杂记》所述"武帝时,后宫皆乘辇以行"的华丽反衬,门外銮驾愈喧闹,门内孤寂愈刺骨。

妆阁春园的戏剧反差

第三首"怪来妆阁闭"的"怪"字,暗藏《女诫》所谓"妇容不必颜色美丽"的讽喻。班固在《汉书》中特别记载"婕妤诵《诗》及《窈窕》《德象》《女师》之篇",其诗文中"春园笑语"与闭阁不出的强烈对比,正是对《毛诗序》"哀窈窕,思贤才"传统的宫闱演绎。

班氏三章,实为汉代乐府"相和歌"的雅化变奏。徐陵《玉台新咏》将其编入"哀伤"类目,而千载之下,我们仍能从"孤灯耿不灭"的执著中,窥见这位"古之樊姬"(《汉书》赞语)用文学对抗时光的永恒姿态。

赏析

班婕妤三首以秋夜、空殿、闭阁为经纬,织就一幅深宫弃妇的孤寂图景。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评此组诗"不言怨而怨意弥深",恰点出诗人以冷寂物象反衬炽热情感的独特笔法。

第一首以光影对峙勾勒孤绝
"玉窗萤影度"与"孤灯耿不灭"形成精妙的意象呼应。萤火幽微如瞬息恩宠,孤灯长明似不灭愁思,何焯《义门读书记》称此"以流动之萤反凝滞之灯,见守志之贞"。金殿人声绝的"绝"字,既是听觉的真空,更是心理的孤岛,叶嘉莹指其"五字写尽被遗忘的钝痛"。

第二首借荒芜景象喻宠衰
"宫殿生秋草"的"生"字最见功力,程千帆《古诗考索》解为:"草木无情而蔓延,恰似时光对记忆的侵蚀"。凤吹金舆的听觉描写独具匠心,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认为:"闻凤吹而辨金舆,写盼幸之切;度门外而不入,状绝望之深,双层对比摧人心肝"。

第三首用欢景写哀情
春园笑语与闭阁沉寂构成残酷映照。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赏析"总向"二字:"着一'总'字,则知欢笑日日如此,弃置年年如斯"。妆阁紧闭的"怪来"尤耐寻味,俞陛云《诗境浅说》释为:"本不当怪而云怪,正见绝望中仍存侥幸的微妙心理"。

组诗情感演进如层层剥笋:首章写独守之坚,次章述恩疏之痛,末章达绝望之深。缪钺《诗词散论》总评:"三首诗如同三幕哑剧,以沉默的宫殿为舞台,上演着比《长门赋》更震撼的悲剧——因为所有哭泣都隐没在秋草与萤光里。"这种"以景锁情"的手法,使千年后的读者仍能触摸到那个罗帏孤灯下的颤抖灵魂。

点评

班婕妤《相和歌辞三首》名家辑评

其一 "玉窗萤影度"
王夫之《唐诗评选》云:"二十字如一片冰绡,裁作合欢扇。萤影孤灯间,自伤之情透纸而出,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沈德潜《古诗源》叹:"'耿不灭'三字,写尽长门永夜之怨。婕妤以团扇自喻,此则以灯喻志,愈见其贞静幽独。"

其二 "宫殿生秋草"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评:"秋草金舆对照,冷热自知。'那堪'二字尤妙,非怨非诉,却字字是血。"
贺裳《载酒园诗话》称:"班姬此作,实开王昌龄'玉颜不及寒鸦色'先声。凤吹过门而不入,较《长信秋词》更添三分含蓄。"

其三 "怪来妆阁闭"
陆时雍《诗镜总论》赞:"以花间笑语反衬深宫寂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凄恻。'怪来'二字尤见匠心,不言弃置而弃置之意自见。"
叶矫然《龙性堂诗话》谓:"婕妤善用反差,前首'凤吹金舆',此首'春园笑语',皆于热闹处写孤寒,真所谓'豪华落尽见真淳'者也。"

整体评价
钟嵘《诗品》虽未直接点评此组诗,然其"怨深文绮"之评,恰可作注脚。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总论:"班姬诸作,如素月流辉,暗香浮动。得楚骚之遗韵,具汉风之雅正,后之闺怨诗,未能出其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