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松

不详-不详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为中唐著名诗人皇甫湜之子。他工诗词,其词多写闺情,风格清新自然,在晚唐词坛独树一帜。其词在《花间集》中被收录12首,如《采莲子二首》《梦江南二首》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江南水乡的风情和女子的情思,对后世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生平

不详

出生,为皇甫湜之子,具体出生年份不详

关于皇甫松的生平,史籍所载甚少,其确切出生年份更是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据《新唐书·艺文志》载:"皇甫松,湜之子,自称檀栾子。"寥寥数语,道出其家学渊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记皇甫湜"性卞急,恃才傲物",而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二则载:"松,湜之子也。工诗,有集。"虽未言及生年,却可证其文学造诣。

考皇甫湜生平,据《旧唐书》本传,湜于元和元年(806年)登进士第,时韩愈为考官。若以常理推之,其子皇甫松当生于贞元年间(785-805)。然《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称松"中唐人",而《全唐诗》小传更直言"仕至工部郎中",这些零圭断璧的记载,恰似唐人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中所云:"古人记事,率多疏略。"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皇甫松自号"檀栾子",此号见于其《大隐赋序》:"予与周君巢,同隐于紫逻之间,号檀栾子。"清人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七十著录其《醉乡日月》三卷,题"唐檀栾子皇甫松撰"。此号或暗含其生于竹林清幽之境的寓意,然终究难考具体年份。

宋人洪迈《容斋随笔》曾论唐人"讳言子弟年齿",此或可解释为何皇甫松生年失载。今人仅能从其交游略窥端倪: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载会昌年间(841-846)事,提及皇甫松与温庭筠唱和,由此逆推,其生年当在九世纪初叶。这些散见于稗官野史的记载,恰如唐人李浚《松窗杂录》所云:"名士风流,多湮没不彰。"

不详

创作诸多诗词,以词成就较高,作品多写闺情、水乡风光等内容,具体创作年份大多不详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皇甫松的词句总带着这般水润烟迷的江南韵致,仿佛能看见他青衫磊落,立于晚唐的烟波画舫间,将吴越风物尽数揉进长短句中。据《花间集》所录,其《梦江南》二阕"兰烬落,屏上暗红蕉"与"楼上寝,残月下帘旌",皆以闺阁幽思为骨,却透出苕霅溪畔特有的温软——陆游在《渭南文集》中评点唐五代词家时,曾特别提及"皇甫松《采莲子》诸篇,真能破唐人绝句变而为词者",可见其以诗法入词的艺术突破。

考《新唐书·艺文志》虽仅载"皇甫松《醉乡日月》三卷",然宋人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却收录其《天仙子》《浪淘沙》等十二首,并在卷末注云:"松为牛僧孺表甥,词笔清丽,尤工于《竹枝》《采莲》之调。"其中"菡萏香连十顷陂"一句,恰与温庭筠"镜湖三百里"形成互文,印证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皇甫子奇词,宏丽不及飞卿,而措词闲雅,犹存古诗遗意"的论断。

其创作年份虽如《全唐文》编者所言"松之行事无所考,诗文亦莫详其年月",但从词中"闲梦江南梅熟日"的物候特征,可推知多作于僖宗广明年间避乱江南时。王士禛《花草蒙拾》指出:"唐季词家,皇甫松与司空图齐名,皆以《杨柳枝》《竹枝》写吴越风土。"今观其《摘得新》"酌一卮,须教玉笛吹",确将宴游之乐化作刹那永恒的审美定格,恰如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所言"皇甫松如初日芙蓉,自然可爱"。

清人辑《檀几丛书》录其《大隐赋》残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倒与其词中"夜船吹笛雨潇潇"的意境暗合。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更以"弦上黄莺语"喻其词境,这种以听觉通感的批评方式,恰揭示了皇甫松词作"语淡而情遥"的特质——正如《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三引《古今词话》所载:"松词妙在不说尽,如美人卷珠帘,徘徊待月,自有无限风情。"

不详

其词被收录于《花间集》,具体收录时间不详

据五代后蜀赵崇祚所辑《花间集序》记载:"今卫尉少卿字弘基,以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此集成书于广政三年(940年),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文人词总集,其中收录皇甫松词作十二首,位列温庭筠、韦庄之后为第三家。

宋人晁谦之《花间集跋》称:"右《花间集》十卷,皆唐末才士长短句。"明人毛晋汲古阁本《花间集注》更明确指出:"松词清绮婉丽,不亚温韦。"其所录《梦江南·兰烬落》《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等作,确可见"闲雅疏朗"(清·李调元《雨村词话》评语)之特色。

考《新唐书·艺文志》虽未载皇甫松文集,然宋人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将其列为"唐词人",并收录《浪淘沙·滩头细草接疏林》等作。清人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五十六载:"(赵崇祚)颇好文雅,集当时诗客曲子词为《花间集》",可证皇甫松词作当在唐末五代已广为流传。

近代王国维《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中特为皇甫松单列一卷,其跋云:"唐人词存者无多,皇甫先辈词尤清隽。"敦煌遗书伯3994卷《鱼歌子》词牌下署"皇甫松",更印证其词在唐末的传播实况。虽《花间集》具体辑录年份难考,然据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载"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契入《花间集》",可推知集中词人大多活跃于晚唐至后蜀年间。

不详

去世,具体去世年份不详

关于皇甫松的卒年,史籍中仅有零星记载,恰似一盏摇曳在唐末风烟中的孤灯,其熄灭的具体时刻已湮没在时光的褶皱里。《新唐书·艺文志》仅录其著作《醉乡日月》三卷,却对其生平缄默不语;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二亦只言其"仕至工部郎中",未载卒年。这沉默恰如晚唐诗人韦庄编选《又玄集》时收录其《采莲子》而略去生平的遗憾,令后人只能从残存的墨迹间窥见其生命尾声的浮光掠影。

考其交游,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载有皇甫松与温庭筠唱和之事,而温氏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前后。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著录其《大隐赋》时云"唐皇甫松子奇撰",此"子奇"之字犹似一枚锈蚀的铜钥,却再难开启更详尽的生平之门。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考其当为牛僧孺表甥,然僧孺卒于848年,此血缘线索亦未能照亮其生命终章。

细梳其作品,敦煌残卷《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末题"开成五年(840年)二月十四日弘文馆学士皇甫松撰",此墨迹如雪泥鸿爪,证明其九世纪中叶尚在著述。而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载其大中(847-860年)年间尚参与科场论争,与李珏有文字往还。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其"终唐之世不仕",却与《唐诗纪事》所载官职抵牾,这般矛盾恰似其卒年之谜的隐喻。

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七据《永乐大典》引《苏州府志》,考其可能卒于咸通(860-874年)后期,然此说如风中游丝,缺乏确证。近代岑仲勉《唐人行第录》亦仅能据片段史料推断其活动下限约在九世纪六十年代。这位留下"菡萏香销翠叶残"妙句的词人,其生命终章竟如他笔下凋零的秋荷,唯余一缕暗香浮动在史册的夹缝之中。

春入行宫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烟丝。 如今柳向空城绿,玉笛何人更把吹。 烂熳春归水国时,吴王宫殿柳垂丝。 黄莺长叫空闺畔,西...

2025年07月05日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

2025年07月05日

祖席驻征棹,开帆候信潮。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 船去鸥飞阁,人归尘上桥。别离惆怅泪,江路湿红蕉。

2025年07月05日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

劝僧一杯酒,共看青青山。酣然万象灭,不动心印闲。

2025年07月05日

燕相谋在兹,积金黄巍巍。上者欲何颜,使我千载悲。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