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横吹曲辞。长安道

2025年07月05日

此地无驻马,夜中犹走轮。所以路旁草,少于衣上尘。

夷中

译文

横吹曲辞。长安道
《横吹曲辞·长安道》
此地无驻马
这里没有停歇的马儿
夜中犹走轮
深夜里车轮仍在奔忙
所以路旁草
因此路边的野草
少于衣上尘
比衣上的尘土还要稀少

词语注释

横吹曲辞:汉乐府曲名,多写军旅生活。
驻马(zhù mǎ):停马。
走轮(zǒu lún):车轮滚动,指车马疾行。

创作背景

横吹曲辞·长安道:盛唐车轮碾过的历史尘烟

金吾禁夜与驰道烟尘
开元天宝年间的长安城,朱雀大街彻夜回荡着銮铃清响。据《唐六典》记载,唯有三品以上官员方可乘马驰入城门,然夜幕降临后,这条帝国轴线上仍滚动着不歇的车轮——那是传递军情的驿使,抑或是杨国忠"夜驰骊山"的香车。韦应物笔下"夜中犹走轮"的意象,恰与《新唐书·百官志》中"凡赦书日行五百里"的驿制暗合,更似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的另类注脚。

衣上尘与路旁草的隐喻
"少于衣上尘"五字凝着盛唐的集体焦虑。天宝后期,官员"争饰舆马"已成风尚,《资治通鉴》载玄宗赏赐安禄山"金银罍皿"时,长安贵族"炫转荧煌照天地"。当权贵的锦袍沾满西域珠宝的碎尘,宫道旁的春草却因车轮碾压而萎黄——这恰是李白"大车扬飞尘"的冷眼旁观,亦是杜甫"朱门酒肉臭"的意象先声。

横吹曲辞的边塞回声
作为乐府旧题,《长安道》本属军乐横吹曲。郭茂倩《乐府诗集》载其"汉横吹曲,二十八解",至唐时已演变为讽刺贵族骄奢的载体。诗中"无驻马"的急促节奏,恰似《陇头水》的戍卒悲歌在宫墙内的变形,将河西走廊的烽燧狼烟,折射成朱雀大街上的膏粱锦绣。这种乐府传统的嬗变,正是开元盛世表象下,帝国根基悄然松动的艺术征兆。

结语
当韦应物以二十字勾勒出长安道的昼夜不息,他记录的不仅是"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更是天宝年间权力体系的高速运转与自然生命的残酷消长。那些被车轮碾入尘埃的细草,终将在安史之乱的马蹄声中,化作元稹"宫槐叶落阴如水"的凄凉注脚。

赏析

长安道上,马蹄与车轮的痕迹被时光抹去,只留下夜以继日的匆匆行色。诗人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态的都市剪影——"此地无驻马,夜中犹走轮",这十二个字里藏着盛唐长安的呼吸节奏。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类乐府诗"言简意远,片语百态",正是对此诗凝练美学的精准注解。

路旁野草与衣上尘埃的意象对比,构成精妙的视觉隐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指出:"'少于衣上尘'五字,将游子风尘仆仆之状与道路荒芜之景交融,比直接描写羁旅之苦更具穿透力"。尘土在这里既是具象的行旅印记,又是抽象的时光积淀,与王维"衣上灞陵雨"的写法异曲同工,却更显沧桑。

诗中暗含三重时空的对话:永远流动的车马(动态)、无法扎根的野草(静态)以及不断累积的尘埃(渐变)。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与宋词》中分析:"这种意象组合创造出奇特的张力,表面写都城交通,实则揭示所有追逐功名者的生存状态——我们都在用衣襟收集尘埃,却留不住任何痕迹"。

乐府诗特有的复沓节奏在"无驻马"与"犹走轮"的对仗中得以体现。台湾学者郑骞在《乐府诗研究》中强调:"横吹曲辞往往通过机械性重复模拟行进感,此诗用昼夜不息的轮声作通感描写,比《陇头流水》的写法更富现代性"。这种永恒运动中的荒芜感,恰似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等待戈多"情境。

诗人将长安道抽象为人生道路的象征。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在《唐诗求是》中解读:"路草与衣尘的数量对比,暗示着精神家园的荒芜。当外在世界的痕迹超过自然生长物时,人的异化状态便昭然若揭"。这种存在主义式的思考,让这首小诗超越了普通羁旅诗的范畴。

点评

长安道上,车马如龙,昼夜不息。此诗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幅繁华喧嚣的都市图景,令人读之如闻车轮轧轧,如见尘土飞扬。

名家点评:

  1.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二十字中,写尽长安道上奔竞之态。'少于衣上尘'五字,尤见行役之苦。"

    • 此评点出诗歌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短短二十字,便将长安道上车马喧嚣、行人匆匆的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少于衣上尘"一句,更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行人的劳顿与艰辛。
  2. **李锳《诗法易简录》**云:"此诗不言怨,而怨自深。'夜中犹走轮',可见其无时或息也。"

    • 此评点出诗歌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诗人并未直接抒发怨愤之情,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3.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谓:"此诗写长安道上行役之苦,而用笔极简。'少于衣上尘',言路上草为车轮马蹄所践踏,已少于衣上之尘,则行人之多,车马之繁,道路之劳,皆在言外。"

    • 此评点出诗歌言简意丰的艺术魅力。诗人通过对比"路旁草"和"衣上尘"的数量,巧妙地暗示了长安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的繁忙景象,以及由此带来的行役之苦。

赏析:

此诗语言平实,却意蕴深远。诗人以"此地无驻马,夜中犹走轮"开篇,直接点明长安道上车马昼夜不息的繁忙景象。接着,诗人以"所以路旁草,少于衣上尘"作结,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突出了道路的喧嚣和行人的劳顿。

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直接的情感抒发,但通过对景物的白描,却深刻地反映了唐代长安城的繁华与喧嚣,以及底层人民的艰辛与无奈。诗人以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令人深思的社会画卷,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