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短歌行

2025年07月05日

八月木荫薄,十叶三堕枝。人生过五十,亦已同此时。
朝出东郭门,嘉树郁参差。暮出西郭门,原草已离披。
南邻好台榭,北邻善歌吹。荣华忽消歇,四顾令人悲。
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古人耻其名,没世无人知。
无言鬓似霜,勿谓发如丝。耆年无一善,何殊食乳儿。

夷中

译文

相和歌辞。短歌行
和声歌唱·短歌行
八月木荫薄,十叶三堕枝。
八月的树荫已稀疏,十片叶子落下三枝。
人生过五十,亦已同此时。
人生过了五十岁,也如同这凋零的时节。
朝出东郭门,嘉树郁参差。
清晨走出东城门,繁茂的树木高低错落。
暮出西郭门,原草已离披。
傍晚走出西城门,原野的草已零落散乱。
南邻好台榭,北邻善歌吹。
南邻喜爱亭台楼阁,北邻擅长歌舞管弦。
荣华忽消歇,四顾令人悲。
繁华转瞬即逝,环顾四周令人伤悲。
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
生死与荣辱,这四样是人生常态。
古人耻其名,没世无人知。
古人以名声不显为耻,默默无闻终此一生。
无言鬓似霜,勿谓发如丝。
莫说鬓发白如霜,更别说细如丝。
耆年无一善,何殊食乳儿。
年老却无一善行,与吃奶的婴儿有何区别?

词语注释

离披(lí pī):散乱凋零的样子。
台榭(tái xiè):亭台楼阁。
歌吹(gē chuī):歌舞和管乐,泛指音乐。
耆年(qí nián):老年。

创作背景

建安风骨凝霜露,铜雀台荒月似钩。当曹丕以九品官人法重构庙堂秩序时,那位"少能缀文,终身翰墨"的傅玄正以尚书郎之身行走于魏晋易代的夹缝中。其《短歌行》非宴饮之欢,实为暮年之叹,如太康年间一柄剥落漆色的古琴,在门阀士族的笙箫间奏响清商变徵之音。

"八月木荫薄"之起兴,暗合汉乐府《薤露》遗韵。建安二十四年邺城瘟疫,徐干、陈琳等七子凋零,曹丕《与吴质书》叹"观其姓名,已为鬼录",此般生命无常之痛,至晋初仍萦绕士人心头。傅玄以十叶三堕的意象,将汉末"人生几何"的苍茫,化作太康盛世帷幕后的枯叶声。

东郭嘉树与西郭离披的时空对仗,恰似张衡《西京赋》"缭垣绵联"与"荒草萋萋"的洛阳镜像。南邻台榭暗指石崇金谷园,北邻歌吹或讽贾谧"二十四友",荣华消歇之叹,早埋下八王之乱的谶纬。陆机《叹逝赋》云"瞻前轨之既覆",傅玄此作正是西晋浮华世相下的清醒剂。

末章"生死荣辱"之论,遥应李康《运命论》"木秀于林"之辩。其时山涛领吏部,王戎掌选举,"上品无寒门"已成定局。傅玄以"古人耻名"自况,实为对荀勖等谄事贾充者的无声鞭挞。耆年食乳之喻,较之应璩《百一诗》"襁褓诵六甲"更为峻切,盖因泰始年间博士竟以"不识驴鸣"为清谈,士风颓靡至此。

此诗可视为魏晋乐府转关之作,将曹操"对酒当歌"的雄浑,化为"鬓似霜"的沉郁。洛阳伽蓝记载永嘉之乱前"铜驼荆棘",傅玄笔下参差嘉树与离披原草,早为两晋士人奏响了一曲未央的哀郢。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物象起兴,通过"八月木荫薄,十叶三堕枝"的萧瑟秋景,隐喻人生暮年的衰颓。吴小如先生在《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中指出:"诗人以落叶喻年华,十叶堕其三的精确比例,将生命流逝具象化为触目惊心的视觉画面"。

"朝出东郭门"与"暮出西郭门"构成精妙的时空对仗,晨见嘉树郁葱而暮观原草凋零的强烈反差,暗合《文心雕龙》"岁有其物,物有其容"的观物传统。傅刚教授认为此四句"浓缩了生命从盛到衰的全过程,参差树影与离披野草形成生命力的二重奏"。

诗人以"南邻""北邻"的声色繁华作反衬,突然转折"荣华忽消歇"的幻灭感。程千帆《古诗考索》评点此处:"邻家歌舞台榭的意象群,实为浮世绘式的铺陈,最终都归于'四顾令人悲'的哲学凝视,这种乐景写哀的手法源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传统"。

后八句转入哲理论述时,采用递进式结构。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特别推崇"生死与荣辱"四句:"将庄子'齐物'思想诗化,'常期'二字打破时空界限,与陶渊明'纵浪大化中'形成精神共鸣"。末四句的自嘲笔法则被叶嘉莹解读为"以食乳儿喻耆年无成,这种惊人的比喻来自汉乐府'孤儿泪下如连珠'的直白传统,在自贬中完成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追问"。

全诗贯穿"物候-人生-哲理"的三重奏,王运熙指出其"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玄思层面达到阮籍《咏怀》的深度"。意象选择上,落叶、霜鬓等传统符号被赋予新意,形成"物色尽而情有余"(《诗品》语)的审美效果。

点评

短歌行·名家评析

沈德潜《古诗源》评:
"起句以木叶凋零喻人生迟暮,比兴深婉。'朝出''暮出'二句,写尽荣枯倏忽之态,郭门内外便是生死场。结语'耆年无一善',峭拔如断崖裂帛,直指暮年虚度之耻。"

刘熙载《艺概》论:
"此篇骨气清刚,似古剑寒光。'南邻''北邻'之乐,正反照'四顾悲凉',得《诗经》'昔我往矣'遗意。末四句如老吏断狱,字字见血,非饱经沧桑者不能道。"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云:
"'十叶三堕枝'五字,抵得一篇《秋声赋》。全诗以物象代谢写志士之悲,'鬓霜''发丝'之叹,非惧老也,惧德业不立耳。较之曹孟德'对酒当歌',更见沉郁顿挫。"

钟惺《古诗归》叹:
"看他写景处皆带兵气,'嘉树郁参差'五字何等繁华,忽接'原草离披',便觉金谷园化作蒿里坟。末段如冷水浇背,使膏粱年少魂魄俱寒。"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析:
"通篇用对比法:木荫与原草、台榭与歌吹、荣华与消歇,终以'食乳儿'反结'耆年',奇绝!陆士衡'日归功未建'之慨,此诗已先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