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献岁宴宫臣

2025年07月05日

履端初起节,长苑命高筵。肆夏喧金奏,重润响朱弦。
春光催柳色,日彩泛槐烟。微臣同滥吹,谬得仰钧天。

世南

译文

奉和献岁宴宫臣
恭贺新年宴请宫中臣子
履端初起节,长苑命高筵。
新年伊始佳节开启,皇家园林设下盛宴。
肆夏喧金奏,重润响朱弦。
《肆夏》乐曲伴着钟鼓喧腾,琴弦悠扬余音绕梁。
春光催柳色,日彩泛槐烟。
春光催促柳枝吐绿,阳光洒落槐林如烟。
微臣同滥吹,谬得仰钧天。
小臣惭愧滥竽充数,侥幸得闻天籁之音。

词语注释

履端(lǚ duān):指岁首,元旦。
肆夏(sì xià):古乐章名,此处泛指宫廷乐曲。
钧天(jūn tiān):天帝居所的音乐,喻指宫廷雅乐。
滥吹(làn chuī):用南郭处士典故,指无才而充数。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献岁宴宫臣创作背景

历史情境

此诗当创作于初唐宫廷岁首宴饮之际。"履端"典出《晋书·礼志》,指岁首元旦;"长苑命高筵"暗合唐太宗贞观年间常于禁苑设元日朝会的旧制。据《唐会要》记载,贞观六年正月癸卯,太宗曾大宴群臣于丹霄殿,命赋柏梁体诗,可见初唐元旦宫廷诗宴已成定制。

礼乐盛况

诗中"肆夏喧金奏"化用《周礼·春官》"钟师掌金奏,以钟鼓奏九夏"的记载,而"重润响朱弦"则暗指《礼记·乐记》"丝声哀,哀以立廉"的雅乐传统。唐代《大唐开元礼》详细记载了元日大宴需奏《太和》《舒和》等乐章,银青光禄大夫许敬宗曾奉敕作《元日乐章》,可见当时礼乐制度之完备。

物候象征

"春光催柳色"暗含《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剪彩为燕戴之"的节俗,柳色作为岁首物候常见于应制诗,如中宗朝《立春游苑迎春》即有"柳色早黄浅"之句。"日彩泛槐烟"则呼应《艺文类聚》引《周官》"面三槐,三公位焉"的典故,暗示宴集时三公九卿列席的盛况。

臣子心态

尾联"微臣同滥吹"典出《韩非子·内储说》"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而"谬得仰钧天"则化用《史记·赵世家》赵简子梦游钧天的记载。这种谦卑自抑的表达方式,正是唐初宫廷应制诗的典型特征,可见于《翰林学士集》所载贞观朝臣奉和之作中。

赏析

这首诗以宫廷新年宴会为背景,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与典雅的词藻,展现了初春宫廷的华美气象与臣子的谦恭之情。

首联"履端初起节,长苑命高筵"中,"履端"典出《晋书·律历志》,指岁首元旦,暗含时序更迭的庄重感。唐代诗论家皎然在《诗式》中特别推崇此类"以典入景"的手法,认为能赋予时间以仪式感。"长苑"与"高筵"的空间意象形成纵深感,令人想见宫殿的巍峨。

颔联"肆夏喧金奏,重润响朱弦"运用通感手法,将视觉(金/朱)与听觉(喧/响)交融。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此联:"金石之声可闻,庙堂之气自现",指出其通过乐器意象传递出的皇家威仪。其中"肆夏"为古乐章名,暗用《周礼》典故,展现礼乐文明之盛。

颈联转写自然景物,"春光催柳色"的"催"字尤为精妙,南宋词论家张炎在《词源》中盛赞此类动词运用:"着一字而境界全出"。柳色与槐烟的意象组合,既符合《礼记·月令》中"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的记载,又以流动的烟色柔化了前文的庄重氛围。

尾联"微臣同滥吹,谬得仰钧天"化用《韩非子·内储说》中"滥竽充数"典故,唐代诗评家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称此类结句"如钟磬馀音,谦中见志"。"钧天"既指天帝居所,又暗喻皇恩,双关手法使臣子的敬畏之情更显深沉。

全诗在空间上形成"天穹-宫苑-自然-臣子"的垂直结构,时间上则暗合"岁首-清晨-春光"的递进关系。明代文艺理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此类应制诗:"典丽之中,自具流动之致",准确指出了其将形式美与情感表达完美结合的艺术成就。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起句'履端初起节'便见皇家气象,'长苑命高筵'五字已括尽盛宴规模。中二联金奏朱弦、柳色槐烟,富丽中自带清新,的是宫宴妙笔。"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评点:"'肆夏'句以声写宴,'重润'句以韵传神,光影声响交汇成皇家乐章。尾联'微臣'二字陡然自谦,与'钧天'之壮形成张力,恰显臣子恭谨之态。"

国学大师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独赏其意象经营:"'日彩泛槐烟'五字最耐寻味,日光为实,槐烟为虚,以'泛'字作虚实媒介,遂令宫苑春色如在目前。此种炼字功夫,正是六朝余韵。"

当代诗词家叶嘉莹特别推崇结句意境:"'仰钧天'三字将宴乐升华至天人交感之境,使全篇顿生崇高感。微臣之渺小与天乐之宏大相映,深得'温柔敦厚'之诗教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