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奉和献岁宴宫臣创作背景
历史情境
此诗当创作于初唐宫廷岁首宴饮之际。"履端"典出《晋书·礼志》,指岁首元旦;"长苑命高筵"暗合唐太宗贞观年间常于禁苑设元日朝会的旧制。据《唐会要》记载,贞观六年正月癸卯,太宗曾大宴群臣于丹霄殿,命赋柏梁体诗,可见初唐元旦宫廷诗宴已成定制。
礼乐盛况
诗中"肆夏喧金奏"化用《周礼·春官》"钟师掌金奏,以钟鼓奏九夏"的记载,而"重润响朱弦"则暗指《礼记·乐记》"丝声哀,哀以立廉"的雅乐传统。唐代《大唐开元礼》详细记载了元日大宴需奏《太和》《舒和》等乐章,银青光禄大夫许敬宗曾奉敕作《元日乐章》,可见当时礼乐制度之完备。
物候象征
"春光催柳色"暗含《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剪彩为燕戴之"的节俗,柳色作为岁首物候常见于应制诗,如中宗朝《立春游苑迎春》即有"柳色早黄浅"之句。"日彩泛槐烟"则呼应《艺文类聚》引《周官》"面三槐,三公位焉"的典故,暗示宴集时三公九卿列席的盛况。
臣子心态
尾联"微臣同滥吹"典出《韩非子·内储说》"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而"谬得仰钧天"则化用《史记·赵世家》赵简子梦游钧天的记载。这种谦卑自抑的表达方式,正是唐初宫廷应制诗的典型特征,可见于《翰林学士集》所载贞观朝臣奉和之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