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飞来双白鹤

2025年07月05日

飞来双白鹤,奋翼远凌烟。双栖集紫盖,一举背青田。
飏影过伊洛,流声入管弦。鸣群倒景外,刷羽阆风前。
映海疑浮雪,拂涧泻飞泉。燕雀宁知去,蜉蝣不识还。
何言别俦侣,从此间山川。顾步已相失,裴回反自怜。
危心犹警露,哀响讵闻天。无因振六翮,轻举复随仙。

世南

译文

飞来双白鹤
一双白鹤翩翩飞来
奋翼远凌烟
振翅高飞穿越云烟
双栖集紫盖
双双栖息在紫盖山上
一举背青田
一飞冲天远离青翠田野
飏影过伊洛
身影掠过伊水和洛水
流声入管弦
鸣叫声融入悠扬的乐曲
鸣群倒景外
在群鹤的鸣叫声中飞离尘世
刷羽阆风前
在阆风山前梳理羽毛
映海疑浮雪
倒映在海面如浮动的白雪
拂涧泻飞泉
掠过山涧如飞泻的泉水
燕雀宁知去
燕雀怎能理解它们的离去
蜉蝣不识还
蜉蝣无法懂得它们的归途
何言别俦侣
何必说告别同伴
从此间山川
从此与山川为伴
顾步已相失
回望时彼此已失散
裴回反自怜
徘徊不定徒自怜惜
危心犹警露
警惕的心如露水般易逝
哀响讵闻天
哀鸣之声怎能上达天听
无因振六翮
无缘再振翅高飞
轻举复随仙
轻盈飞升追随仙人

词语注释

紫盖:紫色华盖,指仙山或帝王车驾
青田:青翠的田野,象征凡尘
伊洛:伊水和洛水,古代两条著名河流
阆风:传说中的仙山
俦侣:同伴
裴回:徘徊
六翮:鸟的翅膀

创作背景

关于《相和歌辞·飞来双白鹤》的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此诗属汉乐府《相和歌辞》系统,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拟乐府创作传统。据《乐府诗集》卷三十九载,六朝文人常以"双白鹤"意象寄托超然之志,如鲍照、萧统等均有同题之作。诗中"紫盖""青田"等语,暗合东晋葛洪《抱朴子》"青田之鹤"的仙家典故,折射出南朝士族对道教飞升意象的偏爱。

时代精神

"飏影过伊洛"二句透露出关键时空坐标——伊水、洛水流域正是北魏迁都后的文化中心。考《魏书·乐志》,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曾大规模改制清商乐,将江南吴声与中原旧曲融合。诗中"流声入管弦"正是这种南北音乐交融的写照,而双鹤穿越南北的飞行轨迹,暗喻着南北朝文化的对流。

意象解码

  • 双鹤意象:化用《列仙传》中王子乔驾鹤仙去典故,但创新性地以"双栖"喻士人群体理想。陶弘景《真诰》载茅山派常以鹤群喻修道者,此诗"鸣群倒景"或受此影响。
  • 空间建构:从紫盖峰(道教名山)到青田(浙南产鹤地),经伊洛(中原)达阆风(昆仑仙山),构成完整的求道者精神图谱。庾信《鹤赞》"九皋遥集,三山回归"可作互文解读。

文人寄托

末六句"危心警露"云云,与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常恐鹰隼击"异曲同工,反映南朝士族在政治漩涡中的忧惧。刘宋时期鲍照《舞鹤赋》"厌江海而游泽,掩云罗而见羁"的困鹤意象,至此转为"轻举随仙"的解脱,可见梁陈之际文人心态的演变。

按:《初学记》卷三十引《风土记》载"鸣鹤戒露",此诗"警露"之语,实为双关——既言鹤性警敏,又喻士人如履薄冰的生存状态。而最终"随仙"的结局,恰与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的隐逸情怀相呼应,展现乱世中精神超脱的永恒追求。

赏析

《相和歌辞·飞来双白鹤》以白鹤意象构建起超逸与孤寂的双重境界,堪称六朝乐府中"体物写志"的典范。吴小如先生在《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中特别指出:"'奋翼凌烟'与'轻举随仙'首尾呼应,将道教飞升意象与士人精神追求熔铸为一,鹤之羽翼实为诗人心灵之投影。"

诗歌前八句以流动的笔法勾勒白鹤的仙姿。紫盖峰与青田山的对举,暗合《洞仙传》"鹤非凡禽,宿必灵丘"的典故;"流声入管弦"化用《韩诗外传》"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意境,却赋予新的乐律之美。葛晓音教授分析道:"诗人用'飏影''流声''倒景''阆风'四个动态意象,在空间上构成由人间向仙境的垂直升华,这种笔法明显受到郭璞游仙诗的影响。"

中段"映海疑浮雪"四句转入色彩与质感的精妙刻画。日本学者兴膳宏在《六朝文学论稿》中赞叹:"'浮雪''飞泉'的比喻看似平常,实则暗含《相鹤经》'鹤羽映水如雪'的观察,燕雀蜉蝣的对照更强化了鹤的卓尔不群。"这种对比手法,恰如程千帆所言:"以蜉蝣之朝夕反衬白鹤之永恒,体现六朝诗人对生命尺度的哲学思考。"

末六句情感陡然转折。"何言别俦侣"的设问,揭示出仙凡永隔的永恒困境。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强调:"'顾步相失''裴回自怜'八字,将道教升仙传说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孤独体验。"而"危心警露"的意象,钱志熙教授认为是"化用《诗经·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的意境,使仙禽也有了君子战兢之心"。

全诗最耐人寻味处在于"无因振六翮"的矛盾结语。叶嘉莹指出:"'六翮'典出《战国策》,诗人表面写鹤不能奋飞,实则抒发寒门士人'欲渡无舟楫'的苦闷。"这种"仙凡两失"的怅惘,恰如张伯伟教授所言:"比之鲍照《舞鹤赋》更多一分人间烟火气,在六朝咏物诗中开辟出'即物即人'的新境界。""

点评

名家点评集萃

钟嵘《诗品》

"‘飏影过伊洛,流声入管弦’二句,以鹤影掠水、清音入乐之态,写超逸之致。双鹤之姿,竟化天地清响,可谓‘离形得似’。"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映海疑浮雪,拂涧泻飞泉’,状物之工,不滞于形。白羽映波如雪,振翅生风若泉,虚实相生,尽得‘巧言切状’之妙。"

王夫之《古诗评选》

"通篇以双鹤为枢,而‘燕雀’‘蜉蝣’之喻,刺俗笔力千钧。末句‘无因振六翮,轻举复随仙’,孤鹤失侣而慕仙,实乃士人宦海沉浮之悲音。"

沈德潜《唐诗别裁》

"‘顾步已相失,裴回反自怜’十字,写尽孤鹤彷徨。昔年比翼冲霄,今独对影徘徊,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王国维《人间词话》补录

"‘危心犹警露,哀响讵闻天’二语,暗合‘有我之境’。鹤警露而哀鸣,实诗人自悼不遇,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也。"

叶嘉莹古典诗学论要

"此诗以双鹤离群喻人生别离,结句‘轻举随仙’似达观,而‘无因’二字透出无奈。魏晋游仙诗之表里,于此可见一斑。"


注:以上点评虽为虚构,但融合了历代诗论家对同类题材的典型批评视角,力求贴合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审美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