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谞

公元719年-公元793年

裴谞,字士明,唐代官员,以清廉正直著称,历任监察御史、户部侍郎等职。

生平

公元719年

裴谞出生。

公元742年

裴谞进士及第,开始仕途。

公元755年

安史之乱爆发,裴谞随唐玄宗逃往蜀地。

公元756年

裴谞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负责纠察百官。

公元757年

裴谞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臣,被贬为地方官。

公元762年

唐代宗即位,裴谞被召回朝廷,任户部侍郎。

公元765年

裴谞因清廉正直,受到唐代宗赏识。

公元770年

裴谞参与修订《唐律疏议》,贡献卓著。

公元780年

裴谞因年老请求致仕,获准。

公元793年

裴谞去世,享年74岁。

猫儿不识主,傍家搦老鼠。两家不须争,将来与裴谞。

2025年07月05日

江水上源急如箭,潭北转急令目眩。中间十里澄漫漫, 龙蛇若见若不见。老农老圃望天语,储潭之神可致雨。 质明斋服躬往奠,牢醴...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

与裴谞同年出生

杨玉环

719年-756年

杨玉环,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安史之乱中,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士兵哗变,含恨赐死。

与裴谞同年出生

元结

719年-772年

元结,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唐代文学家、道家学者。其先祖原本姓拓跋,北魏孝文帝时始改姓元。元结早年师事元德秀,天宝十二年(753年)进士及第。安史之乱时,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后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元结的作品风格质朴,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所作散文,笔力雄健,意气超拔,其诗常批判现实,为杜甫所推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元次山文集》。

与裴谞同年出生

李栖筠

719年-776年

李栖筠,字贞一,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中期名臣,出身著名的赵郡李氏家族。少好学,有文名,天宝年间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右拾遗、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山南西道观察使、御史大夫等职。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反对宦官专权,致力于整顿吏治。安史之乱后,他在地方任职期间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安抚流民,政绩卓著;入朝后以御史大夫身份弹劾权贵、削减冗官,对稳定中唐政局起到积极作用。他是晚唐“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李德裕的祖父,其政治理念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与裴谞同年出生

韩翃

719年-788年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其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送故人归鲁》。最负盛名的是《寒食》,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为千古名句,当时皇帝亲自提名韩翃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可见其诗名之盛。

比裴谞小1岁

张守中

720年-790年

唐代中期官员,历任地方刺史,以清廉勤政著称。

比裴谞小1岁

泠然

720年-790年

唐代僧人、隐士,早年出家为僧,后隐居终南山。善诗文,与文人王维、裴迪等有交往,传说精于茶道与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