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秋雁(一作虞世南诗)

2025年07月05日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为有传书意,翩翩入上林。

褚亮

译文

日暮霜风急
暮色降临,寒风裹挟着霜气愈发急促
羽翮转难任
鸟儿的翅膀渐渐难以承受这凛冽的气流
为有传书意
只因怀揣着传递书信的使命
翩翩入上林
依然轻盈地飞入了上林苑的空中

词语注释

羽翮(hé):鸟的翅膀
上林:即上林苑,汉代皇家园林,此处泛指繁华之地

创作背景

秋风掠过长安城阙时,虞世南正于贞观年间的某个薄暮独坐翰林院。这位以"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著称的十八学士之一,笔下《秋雁》的每一字都浸染着初唐的恢弘气度。霜风急骤的意象,暗合着隋末动荡甫定、百废待兴的时代脉搏——那羽翮在寒风中艰难振翅的姿态,恰似贞观君臣在隋朝废墟上重建文明的执着。

"传书意"三字尤见匠心。汉代苏武雁足系书的典故,在此化作双重隐喻:既指向虞世南作为秦府旧臣辅佐李世民的赤诚,又暗合其主持编纂《北堂书钞》时对文化传承的担当。当大雁翩翩飞入上林苑的刹那,我们仿佛看见那位以"戈法"精妙著称的书法家,正以诗笔为墨,在盛唐的宣纸上落下第一道清隽的飞白。

考据此诗归属,《全唐诗》同时收录于虞世南与无名氏卷中。然观其气韵,与世南《蝉》"居高声自远"的托物言志一脉相承,更与其"犹得奉晨昏"的侍臣身份契合。上林苑作为汉代皇家苑囿,在此既是实指唐初重建的皇家林苑,更是文化复兴的象征——那只负重前行的秋雁,终将飞入属于它的春天。

赏析

秋日的暮色中,霜风骤起,寒意逼人。天边的雁群振翅疾飞,却因风急而显得力不从心。"羽翮转难任"一句,以羽毛的凌乱翻卷暗喻人生际遇的艰难,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曾赞此类笔法"如矿出金,如铅出银",将物象与心象熔铸得天衣无缝。

雁翅划破长空的姿态,被赋予"传书"的使命意象。汉代苏武雁足系书的典故在此若隐若现,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点评:"世南咏物,必寓性情",这翩翩飞入上林苑的雁阵,恰似怀才之士投向庙堂的期冀。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特别称许其"托物寄兴,妙在无痕",雁影掠过宫苑的刹那,诗人用"翩翩"二字举重若轻,将科举士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憧憬化入飞鸟的弧线。

全诗以二十字构筑起多维的审美空间:霜风的凛冽与羽翮的挣扎构成张力,传书的执着与入上林的翩跹形成呼应。宋人严羽《沧浪诗话》所谓"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于此可见一斑。那穿越寒风的雁行,既是自然现象的精准捕捉,更是唐代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精神图腾,在暮色苍茫中闪耀着不屈的光芒。

点评

名家点评:

  1. 明·胡应麟《诗薮》
    "世南《秋雁》二十字,骨气遒劲,意象高远。'日暮霜风急'五字,已尽秋声;'翩翩入上林',复见鸿鹄之志。初唐气格,于此可窥。"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虞监(世南)诗如金磬含风,泠然独远。此篇以'急'字写风霜之厉,以'难任'状羽翮之艰,而结句忽开霁色,'传书意'三字尤见忠爱之忱,非徒咏物也。"

  3.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寥寥二十言,写尽秋雁南翔之态。'转难任'三字,沉著悲凉,直透纸背;末句化用'上林雁字'典故,而'翩翩'二字自得神韵,似见孤翎掠影,直破苍茫。"

  4. 当代·叶嘉莹《唐人绝句讲录》
    "此诗之妙,在虚实相生。前二句实写风急翼沉,后二句虚点'传书'心志。'入上林'者,非止雁也,更寄士人用世之怀。世南以书法名世,而此诗笔力之瘦硬,恰似其楷法之'戈戟森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