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

2025年07月05日

劳息本相循,悲欢理自均。谁能免玄夜,惜尔正青春。
迈德惟家宝,生才谅国珍。高文缀翡翠,茂学掩麒麟。
述作纷无已,言谈妙入神。断肠虽累月,分手未盈旬。
辅嗣俄长往,颜生即短辰。声华满昭代,形影委穷尘。
禅草回中使,生刍引吊宾。同游秘府日,方驾直城闉。
并拜黄图右,分曹清渭滨。风期嵇吕好,存殁范张亲。
虚座怜王述,遗篇恸景纯。精灵与毫翰,千祀寿何人。

褚亮

译文

劳息本相循,悲欢理自均。
辛劳与休憩本就循环交替,悲伤与欢乐也自有其平衡。
谁能免玄夜,惜尔正青春。
谁能逃脱死亡的黑暗?可叹你正值青春年华。
迈德惟家宝,生才谅国珍。
崇高的品德是传家之宝,杰出的才华实为国器。
高文缀翡翠,茂学掩麒麟。
华美的文章如翡翠般璀璨,渊博的学问令麒麟失色。
述作纷无已,言谈妙入神。
著述创作从未停歇,言谈精妙直通神理。
断肠虽累月,分手未盈旬。
肝肠寸断虽已数月,与你分别竟不足旬日。
辅嗣俄长往,颜生即短辰。
如王弼般骤然长逝,似颜回般生命短暂。
声华满昭代,形影委穷尘。
声誉显赫照耀当世,身躯终归化作尘土。
禅草回中使,生刍引吊宾。
遗稿由使者带回朝廷,灵前青草引来吊客。
同游秘府日,方驾直城闉。
共游秘阁的那些日子,并驾齐驱直入宫门。
并拜黄图右,分曹清渭滨。
同受皇恩位列要职,分管政务在渭水之滨。
风期嵇吕好,存殁范张亲。
生时如嵇康吕安般相知,死后效范式张劭守约。
虚座怜王述,遗篇恸景纯。
空座伤怀如王述悼友,遗文悲恸似郭璞殒身。
精灵与毫翰,千祀寿何人。
魂魄与墨迹长存于世,千年之后谁还能如此?

词语注释

玄夜(xuán yè):喻指死亡,典出《楚辞》
迈德(mài dé):崇高的德行
生刍(shēng chú):鲜草,古时吊丧祭品
城闉(chéng yīn):宫城门禁
黄图(huáng tú):帝都,引申为朝廷要职
风期(fēng qī):风雅相契的情谊
毫翰(háo hàn):笔墨文章
千祀(qiān sì):千年

创作背景

关于《伤始平李少府正己》的创作背景

暮春的长安城,柳絮纷飞如雪,褚亮独坐书斋,执笔的手悬于纸上,墨迹迟迟未落。窗外新燕掠过檐角,却唤不起他半分诗兴——案头那封讣告犹带驿尘,始平李少府正己的噩耗,如惊雷般击碎了这位初唐诗人的平静。

李正己其人,史载"迈德惟家宝,生才谅国珍",乃贞观年间以文藻驰名的青年才俊。其文章如"高文缀翡翠",字字珠玑;学问似"茂学掩麒麟",堪称国士无双。与褚亮同值秘阁时,二人"方驾直城闉",常并辔穿行朱雀大街,在清渭之滨分曹办公,结下嵇康吕安般的知音之谊。李正己谈吐"妙入神"的才情,更令褚亮在诗中以"风期嵇吕好,存殁范张亲"的典故,将这段友谊比作范式张劭生死不渝的典范。

然天妒英才,李正己竟在"正青春"的盛年猝然离世。褚亮闻讯时,距他们最后一次"分手未盈旬"。诗人抚摸着昔日同游秘府时共赏的竹简,恍惚间似见故人"精灵与毫翰"仍在纸上游走。他想起李正己生前未竟的述作,如同王述、郭璞(景纯)等先贤的遗篇般令人痛惜,终在悲恸中写下"断肠虽累月"的泣血之句。

此诗作于贞观中期,正值大唐气象初开之际。褚亮以宫廷诗人的身份,却突破了应制诗的樊篱,将"劳息相循"的哲思与"惜尔青春"的哀恸熔铸一炉。诗中"禅草回中使,生刍引吊宾"的细节,暗含了朝廷对这位早逝才子的特别哀荣,而"千祀寿何人"的叩问,则道出了盛世文人对于生命脆弱的集体焦虑。在华丽辞藻构筑的翡翠楼台中,始终回荡着建安风骨般的生命悲音。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对英年早逝友人李少府的痛悼,其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堪称盛唐哀挽诗的代表。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此诗"将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与具体人事的哀恸融为一体",开篇"劳息本相循"四句即以昼夜更替喻生死轮回,玄夜意象既指长夜亦暗喻死亡(《周易》"玄夜有晦"),而"青春"的戛然而止形成强烈反差。

诗中"高文缀翡翠"至"言谈妙入神"六联,采用《文心雕龙》"丽句与深采并流"的笔法,以翡翠喻华章、麒麟比才学,构建出逝者"文德双辉"的形象。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特别激赏"断肠虽累月"二句:"以时间刻度丈量哀思,未盈旬的分别与永诀的猝然,构成抒情张力"。这种"瞬间与永恒的碰撞"(宇文所安语)正是盛唐挽歌的特质。

后半篇用典精微,"禅草"暗指贾谊《治安策》,"生刍"化用《诗经》吊丧之礼,展现逝者"昭代才子"的身份。闻一多《唐诗杂论》称其"典而不隔,哀而有度",尤其"风期嵇吕"四句,以嵇康吕安、范式张劭的生死之交典故,将私人哀情升华为"知音文化"的集体记忆。

结句"精灵与毫翰"呼应开篇的玄夜意象,钱钟书《谈艺录》评此"以文字超越死亡,千祀之寿非谓肉体,实指文章不朽"。全诗在"悲欢理自均"的哲思框架下,通过翡翠文章、麒麟才学等密集意象,完成对生命短暂与艺术永恒的辩证书写,堪称"哀挽文学中的《文赋》"(程千帆《古诗考索》语)。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诗曰:

"通篇以'伤'字为骨,层层递进,如闻哀弦叠奏。'谁能免玄夜'二句,劈空发问,直击生死大恠;'高文缀翡翠'四联,以珠玉之笔写才子风华,愈显夭折之痛。末段'精灵与毫翰'作结,将个体悲恸升华为永恒之叹,此子昂所以为唐音先导也。"

陈子昂研究专家韩理洲教授特别指出:

"此诗以'劳息相循'的哲学观照开篇,将私人悼亡纳入宇宙规律之中。'断肠虽累月'至'形影委穷尘'八句,通过密集的典故运用(辅嗣、颜回、范张等),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才士悲歌,足见其'力矫浮靡'的文学主张。"

明代文学大家王世贞《艺苑卮言》叹赏:

"子昂《伤始平》一作,真所谓'哀感顽艳'。'风期嵇吕好'一联,以古贤喻今谊,虚处传神;'虚座怜王述'二句,更于遗墨残篇间寄托无尽追思,非深于情者不能道。"

当代学者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分析其艺术特色:

"全诗以骈散相间的句式形成情感张力,尤以'茂学掩麒麟'之喻、'禅草回中使'之典显其熔铸之功。结句'千祀寿何人'以问天收束,与开篇玄夜之问遥相呼应,完成从个体命运到永恒价值的诗意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