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伤始平李少府正己》的创作背景
暮春的长安城,柳絮纷飞如雪,褚亮独坐书斋,执笔的手悬于纸上,墨迹迟迟未落。窗外新燕掠过檐角,却唤不起他半分诗兴——案头那封讣告犹带驿尘,始平李少府正己的噩耗,如惊雷般击碎了这位初唐诗人的平静。
李正己其人,史载"迈德惟家宝,生才谅国珍",乃贞观年间以文藻驰名的青年才俊。其文章如"高文缀翡翠",字字珠玑;学问似"茂学掩麒麟",堪称国士无双。与褚亮同值秘阁时,二人"方驾直城闉",常并辔穿行朱雀大街,在清渭之滨分曹办公,结下嵇康吕安般的知音之谊。李正己谈吐"妙入神"的才情,更令褚亮在诗中以"风期嵇吕好,存殁范张亲"的典故,将这段友谊比作范式张劭生死不渝的典范。
然天妒英才,李正己竟在"正青春"的盛年猝然离世。褚亮闻讯时,距他们最后一次"分手未盈旬"。诗人抚摸着昔日同游秘府时共赏的竹简,恍惚间似见故人"精灵与毫翰"仍在纸上游走。他想起李正己生前未竟的述作,如同王述、郭璞(景纯)等先贤的遗篇般令人痛惜,终在悲恸中写下"断肠虽累月"的泣血之句。
此诗作于贞观中期,正值大唐气象初开之际。褚亮以宫廷诗人的身份,却突破了应制诗的樊篱,将"劳息相循"的哲思与"惜尔青春"的哀恸熔铸一炉。诗中"禅草回中使,生刍引吊宾"的细节,暗含了朝廷对这位早逝才子的特别哀荣,而"千祀寿何人"的叩问,则道出了盛世文人对于生命脆弱的集体焦虑。在华丽辞藻构筑的翡翠楼台中,始终回荡着建安风骨般的生命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