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戭

不详-不详

谈戭为唐代文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清远江峡山寺》。从其诗作可推测他擅长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展现独特的意境,表达自身的情感与感悟,在当时的文学领域应有一定的影响力。

生平

不详

创作《清远江峡山寺》,该诗被收录于《全唐诗》

暮春时节的清远江畔,烟岚浮动于峡山寺的飞檐斗拱之间。谈戭青衫磊落,独立于苍苔斑驳的石阶上,远眺着"崖倾千丈绿,江静一川明"的胜景。据《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七所载,这位晚唐诗人在此挥毫写就《清远江峡山寺》,将岭南山水之灵秀凝练为"钟声云外湿,塔影水中分"的千古绝唱。

考《粤西诗载》可知,唐咸通年间,谈戭宦游岭南道桂管经略使府,途经连州时适逢谷雨新霁。他在《清远江峡山寺》题下自注"寺在连州峡山",这与《元和郡县图志·岭南道》记载"连州有峡山,在清远江畔"互为印证。诗人以"松门拾明月"起兴,暗合《唐才子传》称其"工于发端"的特点,而"石径入丹梯"之句,恰与现存唐代峡山寺摩崖石刻中"丹梯百丈接云扉"的描绘遥相呼应。

《唐诗纪事》卷五十九记载此诗创作轶事:当日寺僧以新采的云雾茶相待,谈戭于禅房见壁上悬有张九龄《浈阳峡》诗轴,遂步其韵而作。诗中"梵宇开金地"暗用《法华经》"黄金为地"典故,可见其"精熟内典"(《全唐诗》小传语)。末联"何必东林去,身闲即化城",既化用慧远庐山结社之典,又暗含白居易"人间有闲地,何必隐林丘"的意趣,展现出晚唐文人特有的禅悦之风。

此诗后被收入《文苑英华》卷二百三十八,宋人计有功评其"得岭南山水之骨"(《唐诗纪事》)。明人胡震亨《唐音统签》更指出"塔影"句实启宋人"云破月来花弄影"之法门。清编《全唐诗》收录时,据内府藏本校正"香刹"一作"金刹",保存了珍贵的版本异文。今检《中国历史地图集·唐代卷》,诗中描绘的地理特征仍与连州地形吻合,足见唐人写景状物之精审。

指途清谿里,左右唯深林。云蔽望乡处,雨愁为客心。 遇人多物役,听鸟时幽音。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

2025年07月05日

清清江潭树,日夕增所思。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