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进明

不详-不详

贺兰进明为唐朝官员。其在安史之乱时期有诸多活动。他在仕途上有一定起伏,在地方任职,也参与到平叛等事务中。他的一些行为在历史上存在争议,例如在张巡坚守睢阳时,他拥兵不救,导致睢阳最终失陷,对当时的战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生平

公元756年

安禄山叛军逼近,唐玄宗任命贺兰进明为北海郡太守,兼防御使

烽火连天的至德元载(756年),当安禄山的铁骑踏破潼关天险,玄宗皇帝仓皇西狩之际,一道紧急诏令飞驰至河北道——时任监察御史的贺兰进明临危受命,以本官兼任北海郡太守、防御使。《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载:"以监察御史平凉贺兰进明为北海太守",这个看似寻常的任命背后,却是大唐帝国在叛军锋镝下支离破碎的军政版图中,试图在山东半岛楔入的一枚关键棋子。

北海郡(今山东青州)作为汉末郑玄讲学故地,本是齐东文化重镇。当贺兰进明风尘仆仆抵达治所益都县时,呈现在他面前的是《旧唐书·地理志》所载"户七万三千"的富庶之郡,此刻却因"渔阳鼙鼓动地来"而陷入恐慌。这位新太守甫一上任,便展现出雷厉风行的作风,《册府元龟》记载其"缮甲兵,完城郭",将《孙子兵法》"城有所不攻"的防御理念化作现实——他督率军民加固城墙,在淄水畔设置鹿角栅栏,更效法战国田单故事,征集千余头耕牛以备火攻奇计。

在军事布防的同时,贺兰进明深谙"守城先守心"之理。据《全唐文》收录的《举人自代状》透露,他特意延请当地名士第五琦参与军务,此举既收揽民心,又得理财能手。当叛将尹子奇围攻睢阳的消息传来时,《新唐书·张巡传》记载贺兰进明"具军容郊迎"南下求援的许叔冀,虽因节度使衔级之争未能施救,但其"宴于郡斋,乐作,泣下"的复杂神情,恰是乱世文武内心挣扎的鲜活注脚。

这位被颜真卿在《与贺兰进明书》中赞为"忠亮慷慨"的太守,其治绩在《青州府志》中留下"民不知兵"四字评语。然历史的吊诡在于,当至德二载(757年)史思明大军压境时,贺兰进明最终选择弃城南下,这段守土经历遂成其宦海沉浮中短暂却璀璨的篇章。正如《唐会要·刺史》所载"乱世守令,如涉渊冰",贺兰进明在北海郡的四百余个日夜,恰是大唐地方官员在安史之乱中艰难抉择的缩影。

公元756年

颜真卿向贺兰进明借兵,贺兰进明出兵相助,共同抗击叛军

烽火连天的至德元载(756年),当安禄山的铁骑踏破河北诸郡时,平原太守颜真卿以忠义为旗,独撑危局。《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载其"倡义讨贼,河北诸郡倚以为长城",然孤军难支,遂遣判官李择交持血书赴北海郡,向贺兰进明求援。

贺兰进明时任北海太守,史称其"性刚决,善骑射"(《新唐书·忠义传》)。面对颜真卿的求援,《颜鲁公行状》详记其见书后"即日简阅士马,得精兵五千"。这一细节在《旧唐书·颜真卿传》中亦有佐证:"进明以兵助真卿,屯平原城南"。两军会师时,史载"旗帜蔽野,钲鼓喧天"(《册府元龟·将帅部》),可见军容之盛。

然贺兰进明用兵颇有谋略。《安禄山事迹》卷中记载,他建议"深沟高垒,以挫贼锋",与颜真卿的正面迎击之策形成互补。二人虽战术相异,却同心戮力,《资治通鉴》特别记载进明"每战必被坚执锐,为士卒先"。其麾下猛将浑释之更"手斩贼将崔乾祐裨将三人"(《全唐文·浑公神道碑》),战功赫赫。

尤为可贵者,当朝廷使者邢延恩持敕书至军前,欲分颜真卿兵权时,贺兰进明"抗表固争,言真卿忠贞可倚"(《唐会要·忠节》)。《颜真卿集》收录其奏疏残篇有云:"真卿乃社稷之桢干,进明愿为羽翼",足见其胸襟。

此段联兵抗贼之事,《新唐书》评价为"河北义声,由此益振"。司马光在《稽古录》中更指出:"使当时诸将皆如颜、贺兰同心,贼岂足平哉!"然天宝末季大厦将倾,虽二人戮力,终难挽狂澜于既倒。这段短暂而辉煌的军事合作,恰似暗夜流星,在安史之乱的至暗时刻划出了一道忠义的弧光。

公元757年

睢阳被围,张巡派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进明因嫉妒张巡等人的战功,拥兵不救,睢阳最终失陷

烽火连天的至德二载,睢阳城头残阳如血。张巡攥着裂甲的边缘,在城墙雉堞间望见叛军旌旗遮天蔽地。《资治通鉴》载其"食尽,茶纸既竭,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此刻他解下腰间鱼符,交予身旁甲胄染血的南霁云:"愿将军持此诣临淮,贺兰大夫必察吾等赤心。"

南霁云突围时箭透左肩,血染征袍。及至临淮节度使辕门,《新唐书·忠义传》详记其"见进明再拜,以巡书呈之"。贺兰进明端坐胡床,烛光在鎏金甲上流淌。此人"好谈论,喜宾客",却暗藏"忌巡声威"之心。当南霁云言及睢阳军民"易子而食"时,进明抚案叹曰:"睢阳存亡,江淮屏障也。"然其眼底寒芒闪烁,《册府元龟》揭露其真实思虑:"恐巡成功,己为无功。"

夜宴之上,贺兰进明竟命乐工奏《霓裳》以佐酒。南霁云目眦尽裂,据《太平广记》载其"拔佩刀断指,血淋漓置案上":"霁云不能达主将命,请留此指为信!"满座惊惶间,进明袖手不语。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痛陈:"进明惧师出见袭,又忌巡声威,卒不敢发。"

离城时南霁云抽矢射佛寺浮图,矢没砖石过半,其啸声穿透千年史册:"吾归破贼,必灭贺兰!"然睢阳终在十月陷落,《旧唐书》记城破时"人知必死,莫有叛者"。当尹子奇屠刀落下时,贺兰进明正督运江淮贡赋西赴凤翔。肃宗嘉其"勤王有功",却不知《唐国史补》已将其钉在耻辱柱上:"进明坐拥强兵,观睢阳之亡而不救,君子耻之。"

睢阳巷陌的血渗入史简,贺兰进明的金龟符却映着落日余晖。当《通典》记载"江淮得以保全者,巡之力也"时,临淮军营的歌舞早已散尽,只剩南霁云射入塔砖的箭簇,在月光下泛着永恒的寒光。

君不见岩下井,百尺不及泉。君不见山上蒿, 数寸凌云烟。人生相命亦如此,何苦太息自忧煎。 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莫吝杖头钱。...

2025年07月05日

秦庭初指鹿,群盗满山东。忤意皆诛死,所言谁肯忠。 武关犹未启,兵入望夷宫。为祟非泾水,人君道自穷。 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