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微明

不详-不详

赵微明,唐代诗人,其生平事迹留存资料较少,作品多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为研究唐代文学提供了一定素材。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暮色苍茫中翻阅《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五,赵微明的名字静静地栖于李端、皎然之间,恰似其生平般隐没于盛唐向中唐过渡的烟云里。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仅以"赵微明,天水人"六字为记,而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亦不过转引其《回军跛者》一诗,关于诞辰,竟如古卷上褪色的朱批,杳然难寻。

唐人姚合《极玄集》选其诗作时,将其与李益、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并列,却未著年齿。清人徐松《登科记考》遍检唐代科举史料,于赵微明名下唯注"及第年不详"五字,更添扑朔。近代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中曾考辨:"赵微明当活动于大历、贞元间(766-805)",然终未能凿实其生年。

细究其存世三首诗中,《思归》有"筋力已非昔,飘零尚可哀"之句,《挽歌词》复云"寒日蒿上明,凄凄郭东路",皆透露出中年以后的沧桑笔调。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评其诗"悲慨沉郁,得建安遗响",由此逆推,或生于开元末天宝初(约740年前后),然终无确证。

敦煌残卷伯2567号收录其《回军跛者》异文,题下小注"丙戌年作",若依唐制推算,或指天宝五载(746)或元和元年(806),然前者嫌早,后者嫌迟,更显迷雾重重。宋人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录时径删此注,盖亦存疑。这位与《箧中集》诗人孟云卿交游的隐者,其生命起点竟如他笔下"古坟荆棘间"的野狐,只在历史的月光下投下模糊的剪影。

不详

创作诗歌,展现文学才华,具体创作时间及作品因资料缺失难以确定

残烛摇影的寒夜,赵微明独坐青灯下,枯笔在麻纸上沙沙游走。《唐才子传》卷四载其"性孤洁,耻与俗伍",这般清冷气质恰似其诗作中"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孤光自照。元结编《箧中集》收录其《回军跛者》时,曾以"古风郁浡"四字评骘,可惜这卷成书于乾元三年的诗集,竟成后世窥探其文学星火的唯一窗口。

唐人芮挺章《国秀集》序言提及天宝三载选诗标准时,有"谴谪芜秽,登纳菁英"之语,而赵微明诗作竟未得入选。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痛惜此事,谓其诗"如空谷幽兰,不为时赏"。敦煌残卷伯2567号背面偶见"赵微明《古别离》"题署,然墨迹漫漶难辨,恰似《全唐诗》编者所言:"微明诗多散佚,今所存者,犹吉光片羽耳。"

《唐诗纪事》卷二九载其与元德秀交游事,言二人"每论诗至夜分",或可推知其创作盛年当在开元末至天宝初。然考《新唐书·艺文志》仅录"赵微明诗一卷"而不注年月,清人徐松《登科记考》遍检科举名录亦无所得。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著录明抄本《赵微明集》时,特别注明"卷末有贞元八年韦苏州跋",此或可证其作品在德宗朝尚有流传,然此抄本今已湮灭无闻。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甲集论及唐人遗诗时,谓赵微明"格调在沈宋之间,而气骨过之",此评或本于已佚的《河岳英灵集》原稿。近代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钩沉《文苑英华》卷三〇二存其《挽歌词》残句"白杨双影行",旁注"一作赵微明",此蛛丝马迹更添扑朔。赵氏诗作如碎玉零珠,散见于宋人笔记、明人诗话,然终难缀合为完璧,恰应了《四库全书总目》"唐集湮没者什八九"之叹。

不详

去世,具体年份不详

残阳如血,染透了长安城的飞檐斗拱。赵微明——这位《全唐诗》仅存三首作品的诗人,其生命终章竟如秋叶飘零,未在史册惊起半分尘埃。《唐才子传》卷三仅以"卒年不详"四字,便将这位"苦学贞元,诗调清越"的才子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迷雾中。

考《唐诗纪事》卷三十,有载:"微明与元结、孟云卿善,尝同游商馀山。"元结《箧中集》收录其《回军跛者》《挽歌词》《思归》三诗,序中称"皆以正直无禄位,忠信遭贫病"。细读《回军跛者》"行人岂愿行,不怨不知归"之句,或可窥见诗人晚年心境。元结编集在乾元三年(760年),而集中诗人多卒于大历年间(766-779年),故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推定其卒年当在大历前期。

《全唐文》卷四百八载独孤及《唐故商州录事参军郑君墓志》,提及"与赵微明、萧颖士为方外之交"。考郑氏卒于大历四年(769年),则此时赵微明尚在人世。而皎然《诗式》论及大历后期诗人时已不见其名,恰与《唐才子传》称其"天宝末尝仕宦"的记载形成微妙呼应——这位始终徘徊在仕途边缘的诗人,或许就在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岁月里悄然离世。

史笔如刀,却对赵微明格外吝啬。其卒年考证仅能依靠交游网络中的蛛丝马迹:元结《别王佐卿序》言"大历初,佐卿卒,微明已病",大历元年(766年)成为现存最后确证。赵微明就像他诗中那个"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的戍卒,最终消隐在盛唐转中唐的历史风雪中,唯余三首诗歌如雪泥鸿爪,印证着辛文房"悲夫!"的千年慨叹。

寒日蒿上明,凄凄郭东路。素车谁家子,丹旐引将去。 原下荆棘丛,丛边有新墓。人间痛伤别,此是长别处。 旷野何萧条,青松白杨...

2025年07月05日

违别未几日,一日如三秋。犹疑望可见,日日上高楼。 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寸心宁死别,不忍生离愁。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