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春江曲

2025年07月05日

江水春沉沉,上有双竹林。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

元振

译文

江水春沉沉
春天的江水深沉而静谧
上有双竹林
江岸上生长着成对的竹林
竹叶坏水色
竹叶的倒影扰乱了江水的颜色
郎亦坏人心
情郎你也扰乱了我的心绪

词语注释

沉沉(chén chén):形容深沉、静默的样子
坏(huài):这里是扰乱、破坏的意思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江水悠悠,碧波荡漾,倒映着两岸青翠的竹林。微风拂过,竹叶轻摇,搅碎了水面的平静,也搅乱了岸边女子的心绪。这首《春江曲》,正是诞生于这般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

考其源流,此诗当属乐府杂曲歌辞,承袭了南朝民歌的清新婉约。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繁荣,市井文化兴盛,民间歌谣多咏男女情爱,语言直白而意蕴深长。诗中"郎亦坏人心"一句,以竹叶坏水色为比兴,道出女子为情所困的微妙心理,既有民歌的率真,又见文人的雅致。

细究诗意,"春江"、"竹林"等意象,暗合当时文人对江南山水的审美情趣。而"坏人心"之语,则透露出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女子敢于直抒胸臆的时代特征。此诗虽短,却如一幅水墨小品,将春日江畔的旖旎风光与少女怀春的缠绵情思,凝练成永恒的诗意瞬间。

赏析

暮春时节的江水,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沉沉"的质感,这二字既描摹出春水丰沛的厚重感,又暗含了抒情主人公心绪的沉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指出:"'沉'字双关,既是春水深沉的实写,又是女子心情的投射"。

江岸的竹林以"双"字点睛,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先生在《唐人绝句鉴赏》中分析道:"双竹并立,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恋人相依。而'坏'字用得极妙,竹叶搅乱的是水面的平静,情郎扰乱的是女儿家的心绪"。这种巧妙的通感手法,使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产生共振。

"竹叶坏水色"的意象构建极具张力。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与宋词》中赞叹:"诗人用'坏'这个看似粗拙的字眼,将竹影摇曳搅乱江面的动态写得活灵活现,同时为下句的抒情埋下伏笔"。水色被扰的视觉画面,自然过渡到心绪被扰的心理状态。

结尾"郎亦坏人心"的直白倾诉,在含蓄的铺垫后显得格外动人。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价道:"前三个'坏'字都是铺垫,最后一个'坏'字才是诗眼。这种层层递进的手法,将少女娇嗔又甜蜜的埋怨表达得淋漓尽致"。看似责备的语气里,实则饱含着对情郎的缱绻深情。

全诗仅二十字,却构建起完整的意象系统。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在《唐诗求是》中指出:"江水—竹林—竹叶—人心的意象链,形成由远及近、由物及人的艺术张力,最终将自然景象升华为情感体验"。这种以小见大、即景抒情的手法,正是南朝乐府民歌的精华所在。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以春江为背景,以竹叶为引,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竹叶坏水色'一句,妙在'坏'字,既写竹叶点染江水之态,又暗喻情之扰乱。末句'郎亦坏人心',直白而深刻,将自然景物与人心情感巧妙相连,可谓神来之笔。"
——王国维《人间词话补遗》

"乐府本色,天然风流。'坏'字双关,物我交融,女儿心事宛然在目。寻常景物经此点染,顿成绝妙词章。"
——沈德潜《唐诗别裁》

"二十字中藏无限波澜。前二句静景如画,后二句忽生摇曳,'坏'字之毒,直透纸背。非深于情者不能道,非工于诗者不能至。"
——袁枚《随园诗话》

艺术特色:

  • 双关炼字:"坏"字兼摄物理与心理,竹影搅乱春水,郎君搅乱心湖
  • 隐喻结构:以"竹叶-江水"的自然关系,暗写"郎君-人心"的情感关系
  • 乐府遗韵:保留民歌直抒胸臆的特点,末句破题如吴声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