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染长安城垣时,那位总爱在终南山脚徘徊的白衣道人,又一次望着天际游走的云霭出神。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此诗约作于会昌年间,彼时李商隐正经历着牛李党争的倾轧,如同他笔下"无根"的云朵,在政治漩涡中身不由己地浮沉。
诗人拄着筇竹杖的身影,分明映照着魏晋名士的风骨。嵇康《养生论》中"悠悠白云"的意象,在此化作更深的哲思——那些蔽月遮星的万端变化,恰似甘露之变后朝堂的诡谲风云。宋人《唐诗纪事》曾考据,此诗暗合《金刚经》"如梦幻泡影"的偈语,云卷云舒间俱是禅机。
细辨诗中的"野人"自称,实为对《楚辞·渔父》的化用。当屈原行吟泽畔时,又何尝不是望着汨罗江上的流云,发出"身既死兮神以灵"的慨叹?晚唐的落日余晖里,诗人与千年前的魂魄在云端相遇,将贬谪的苦闷、无常的顿悟,都凝作这二十八字的水墨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