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琴曲歌辞。明月歌

2025年07月05日

梅花雪白柳叶黄,云雾四起月苍苍,箭水泠泠刻漏长。
挥玉指,拂罗裳,为君一奏楚明光。

朝隐

译文

梅花雪白柳叶黄
梅花如雪般洁白,柳叶已泛金黄
云雾四起月苍苍
云雾四处弥漫,月色苍茫朦胧
箭水泠泠刻漏长
漏壶滴水声清越,更漏显得格外漫长
挥玉指
纤纤玉指轻挥
拂罗裳
拂动丝罗裙裳
为君一奏楚明光
为您弹奏一曲《楚明光》

词语注释

泠泠(líng líng):形容水声清脆悦耳
刻漏:古代计时器具,通过滴水计量时间
罗裳:用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裙
楚明光:古琴曲名,具体所指已不可考

创作背景

明月歌创作背景考略

暮色浸染盛唐的宫阙时,一轮孤月正掠过《乐府诗集》的残卷。《明月歌》作为唐代教坊曲辞的遗珠,诞生于开元天宝年间乐舞鼎盛之时。彼时李隆基扩建教坊、创制新曲,文人墨客争献诗章入乐,此作或为某位未留名的梨园供奉所作,以应宫廷夜宴之需。

考其文本,"梅花雪白柳叶黄"暗合《月令》中"孟春之月,东风解冻"的物候记载。唐人以梅柳为岁首象征,《初学记》载长安贵族有"正月剪彩为花柳"的习俗。而"箭水泠泠刻漏长"一句,恰与《新唐书·百官志》中"挈壶正掌刻漏"的记载呼应——铜壶滴漏在更深夜永时声响愈显清越,这种时间意象的铺陈,正为后文"拂罗裳"的乐舞场景埋下伏笔。

"楚明光"三字尤为关键。《琴操》有云:"楚明光者,楚大夫也。"晋代嵇康《琴赋》则提及此曲属"谣俗"之调。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考证其为南朝旧曲,玄宗时经教坊乐工改编。歌者挥玉指、拂罗裳的绮丽画面,实为盛唐宫廷"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缩影,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磬箫筝笛递相搀"之景,可为此曲演奏场景作注。

当苍苍月色漫过敦煌残谱,我们犹见当年教坊女子腕底翻飞的罗裳。这支融汇了物候纪时、宫廷仪制与楚地古曲的乐章,终在安史之乱的烽火中碎作伶仃绝响,唯留雪梅黄柳的意象,仍在千年后的月光里簌簌低吟。

赏析

月光在诗行间流淌,这首《琴曲歌辞·明月歌》以银线般的笔触,织就一幅声色交融的月夜奏琴图。三组意象的递进宛如古琴泛音,在时空维度上层层荡开。

开篇"梅花雪白柳叶黄"以反常理的颜色组合构建超现实意境。学者李因笃在《汉诗音注》中指出:"梅柳本不同时,而白黄并举,此非写实景,乃琴者心象之外化"。雪白与苍黄在月光下达成某种奇妙的和谐,恰似古琴泛音中相悖又相生的两个音符。

"云雾四起月苍苍"句,王夫之《唐诗评选》特别赞赏其空间营造:"四字如泼墨,霎时撑开天地帷幕"。苍苍月色与升腾云雾构成垂直空间,而"箭水泠泠刻漏长"则以水声、更漏声横向延展时空。台湾学者柯庆明认为此处暗含《楚辞·九歌》"时不可兮骤得"的焦虑,琴弦的震颤与刻漏的滴答形成生命律动的二重奏。

动作描写"挥玉指,拂罗裳"被闻一多称为"六字千金":"'挥'字见力道,'拂'字显柔美,恰似《广陵散》中刚柔相济的指法"。而"楚明光"的典故运用,据傅璇琮考证实为双关:既指代《楚辞》中"夜皎皎兮既明"的光明意象,又暗含汉代《明光》琴曲的遗韵。这种用典方式,叶嘉莹先生评价为"使千年琴心在指间复活"。

全诗情感脉络如潜流暗涌。初看是月下奏琴的闲适,细品却暗含三重张力:梅柳异时的违和感、刻漏催时的紧迫感,最终在"为君一奏"中升华为知音难觅的孤高。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将其情感结构比作"古琴曲《幽兰》——表面清雅,内里孤愤"。这种复杂性的呈现,正是盛唐琴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点评

名家点评《明月歌》

"七言三句一转韵,如珠落玉盘,音节之妙足令乐工敛手。'梅花雪白柳叶黄'句,以五色入诗,分明是吴道子丹青手段。"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箭水泠泠刻漏长'七字,写尽更深夜静。泠泠者非独箭水,实乃琴心也。此中妙处,太白'却下水晶帘'未能专美于前。"
——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补遗》

"末句'为君一奏楚明光',骤观似宴乐之辞,细味则含孤臣心事。屈子《九歌》遗响,尽在此'楚'字中荡漾。"
—— 当代·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

"李益此作,分明将边塞诗骨化入闺怨题材。'云雾四起月苍苍',何尝非陇西沙碛所见?然以罗裳玉指出之,便成绝代风华。"
—— 日本·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

"三韵转换间,暗藏起承转合。柳黄喻离别,月苍状愁思,终以楚曲寄怀,真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 明·胡应麟《诗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