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作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其《夏歌》四首以绮丽婉约的笔触,勾勒出江南盛夏的风物与情思。据《乐府诗集》载,此组诗当为南朝文人仿吴地民歌而作,承袭晋室南渡后"吴声歌曲"的传统,将文人炼字之功与民间活泼语汇相融。
"兰眼抬露斜"一句,暗合《楚辞》"秋兰兮青青"的意象,却以"抬露"二字赋予兰草拟人化的慵懒,恰是南朝宫廷诗"咏物而趋新"的典型手法。史载梁简文帝萧纲常与文士唱和此类四时景物诗,可见当时风气。
"玉井敲冰早"折射出六朝贵族消夏的奢华场景。《南齐书》载竟陵王萧子良"夏月设冰盘",而诗中"敲冰"之细腻动作描写,正是南朝乐府"穷极工巧"审美追求的体现。那"金龙倾漏"的铜壶滴漏意象,又与《南史》中武帝"铸金莲花贴地"的记载遥相呼应,透露着宫体诗对金玉意象的偏爱。
这些被《隋书·音乐志》称为"其始皆徒歌"的吴声歌曲,经文人润色后,既保留着"明转出天然"的民歌底色,又浸染了南朝士族"争价一句之奇"的雕琢风尚,遂成就此般既清新又典丽的盛夏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