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茫中,陈子昂独立祀山烽火台畔,但见古树虬枝盘亘如龙,烽燧残垣犹带边塞风霜。此际乔知之蒙冤下狱的消息传来,诗人抚树长叹,笔底倾泻出这首饱含悲愤的《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初唐武周时期,朝堂正经历着微妙的政治嬗变。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为巩固政权,"务收人心,尤务拔擢新进",却使得"巧宦之徒,竞为谄谀"。诗中"汉庭荣巧宦"之叹,实为对当时周兴、来俊臣等酷吏当道的犀利批判。而"云阁薄边功"更暗指乔知之这样的边关功臣——他曾以侍御史身份监军朔方,却在686年因刚直遭谗,终至系狱。
那株历经烽烟的祀山古树,在诗人笔下化作历史见证者。杜审言《赠乔侍御》曾赞其"骢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此刻陈子昂却以"可怜骢马使"相对照。当烽火台上的夕照为古树镀上血色,我们仿佛看见诗人以手指叩树,质问着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纵使如乔知之这般"白首为谁雄"的忠勇之士,亦逃不过"汉庭"倾轧的命运。
此诗虽仅二十字,却承载着初唐士人集体的精神阵痛。在《陈伯玉文集》的墨香里,在《资治通鉴》记载的垂拱年间政局风云中,我们仍能听见那穿越千年的金石之音——这是对公道沦丧的控诉,更是对士大夫气节的悲壮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