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瑟瑟,岭南瘴疠之地,一位青衫文士独立苍茫。此乃初唐诗人韦承庆,正以戴罪之身谪居南中。贞观末年,他因直言进谏触怒武后,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在这"万里炎方"的异乡,见北归雁阵划过三春晴空,挥毫写就《南中咏雁》绝句。
岭南的春天来得早,木棉花已染红山野,而诗人的心仍停留在长安的寒冬。史载韦承庆"性严正,遇事敢言",此刻却只能将满腹孤愤托付雁足。唐时贬谪路线多经大庾岭梅关,这条"雁南飞"的古道上,不知多少文人望断归鸿。韩愈后来亦在此慨叹"雪拥蓝关马不前",与韦诗遥相呼应。
"不知何岁月"五字尤见沉痛。据《旧唐书》载,韦承庆此次贬谪历时四载,后虽召回拜相,但当时面对烟瘴重重的南岭,归期确如未卜之卦。诗中"尔"字指代双关,既问北飞雁,亦问庙堂君王,更问命运本身——这种含蓄的诘问,恰是初唐贬谪诗特有的温厚。
三春雁阵掠过唐帝国的天空,羽翼下是正在成型的科举文官集团。韦承庆作为早期进士出身的重臣,其诗作虽简淡,却开创了以物候写迁谪的传统。后来刘禹锡"归目并随回雁尽"、李德裕"不堪肠断思乡处",皆可溯源于这首南天孤雁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