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兴庆池侍宴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积水逶迤绕直城,含虚皎镜有馀清。图云曲榭连缇幕,
映日中塘间彩旌。赏洽犹闻箫管沸,欢留更睹木兰轻。
无劳海上寻仙客,即此蓬莱在帝京。

怀素

译文

积水逶迤绕直城
蜿蜒的湖水环绕着笔直的城墙
含虚皎镜有馀清
湖水澄澈如镜,倒映着天空,清澈见底
图云曲榭连缇幕
彩绘的云纹曲廊连接着朱红的帷幕
映日中塘间彩旌
阳光映照下的池塘边,彩旗飘扬
赏洽犹闻箫管沸
宴饮正欢,箫管之声沸腾
欢留更睹木兰轻
欢乐的气氛中,更见木兰轻舟荡漾
无劳海上寻仙客
不必远赴海上寻找仙人
即此蓬莱在帝京
此处便是帝京中的蓬莱仙境

词语注释

逶迤(wēi yí): 蜿蜒曲折的样子
皎镜(jiǎo jìng): 明亮的镜子,比喻清澈的湖水
缇幕(tí mù): 朱红色的帷幕
彩旌(cǎi jīng): 彩色的旗帜
赏洽(shǎng qià): 宴饮融洽
木兰(mù lán): 木兰舟,一种华美的船

创作背景

诗词《兴庆池侍宴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天家气象
唐玄宗开元年间,长安城东南隅的兴庆宫碧波荡漾,龙池(兴庆池)烟柳画桥环绕。此诗当作于某次宫廷盛宴之际,帝王命群臣赋诗应制,以彰"君王游乐万机轻"的太平景象。史料载玄宗常于兴庆宫设宴,张说、苏颋等文士扈从,水面画鹢争驰,岸上霓裳翩跹,恰似诗中"映日中塘间彩旌"的瑰丽场景。

曲江文脉的承续升华
"逶迤""含虚"二句暗合六朝山水诗笔法,却以长安水系的壮阔取代江南园林的纤巧。龙池经玄宗扩建后周回数里,与曲江芙蓉苑水系相连,成为帝国气象的物质载体。诗人以"蓬莱"喻帝京,既承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的仙话传统,更将开元盛世塑造成超越东海仙山的现实桃源。

应制文学的双重意趣
表面看,"箫管沸""木兰轻"尽显宴游之乐,实则暗藏政治隐喻。《旧唐书》载玄宗曾于兴庆池训练水军,故"彩旌"或指战舰旌旗。末句"无劳海上"既是对秦皇汉武求仙的讽喻,亦是对玄宗"垂衣御寰瀛"的颂圣——在诗人构筑的文本世界里,盛世君王本身已成为不朽的仙谪。

赏析

暮春的长安城畔,兴庆池水蜿蜒环抱着笔直的宫墙,这一泓碧波便成了整首诗最灵动的眼眸。诗人以"逶迤"二字勾勒池水柔婉的曲线,恰似吴道子笔下游走的墨线,在宫阙的刚健中注入几分天然的妩媚。水面"含虚皎镜"的意象尤为精妙,《唐诗镜》评此句"虚明相生,恍若太液池中倒悬的月光",那澄澈不仅映照着天光云影,更沉淀着整个盛唐的清明气象。

曲栏雕甍间缠绕着朱红的帷幔,诗人用"图云"形容建筑上的彩绘,令静止的廊榭顿生舒卷之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唐诗选注》特别指出:"'间彩旌'三字如丹青妙手点染,使金碧山水般的画面突然跃动起来"。中塘水面浮动的旌旗倒影,与真实旌旗在日光里交织,虚实相生的手法暗合着宴会上亦真亦幻的欢愉。

箫管声沸处,分明听得见《霓裳羽衣曲》的旋律在波光里流转。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盛赞此联:"以听觉的沸腾对照视觉的轻盈,木兰舟划过水面的瞬间,整个盛唐的繁华都凝练成一道温柔的水痕"。诗人故意让喧闹的乐声与静谧的舟影形成张力,恰似宫廷画师在青绿山水里突然洒下一把金粉。

尾联的转折堪称神来之笔,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授骆玉明解道:"'无劳海上'四字掷地有声,将此前铺陈的富贵气象突然提升至哲学高度"。当蓬莱仙岛在池水中显影,现实与幻想的界限被彻底打破,这哪里是在描写宴会?分明是用金樽檀板奏响了整个时代的自信乐章。正如《唐音癸签》所言:"末句如画龙点睛,使满纸云烟尽化作帝王胸中丘壑"。

在这幅金碧重彩的宫苑图中,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曲江流饮的雅致,更是开元盛世特有的那种包罗天地万物的气度。每一处意象都在说话:荡漾的水波诉说着柔情,招展的彩旌炫耀着华彩,而最终所有的声色都归于"即此蓬莱"的淡然——这种将极致繁华看作等闲的境界,或许才是盛唐最动人的表情。

点评

名家点评:

  1. 明·胡应麟《诗薮》评:
    "九龄此作,以'逶迤''含虚'二语状池水之态,已得骊珠。后联'图云''映日'之句,更见金碧辉映之致。结句化用蓬莱典而翻出新意,最是宰相胸襟。"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张曲江应制诗,气象宏敞而字字精炼。'赏洽''欢留'一联,暗用《诗经·鹿鸣》宴乐之意,却以箫管沸、木兰轻点染,使典如不着盐水中。"

  3.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赞:
    "通篇以水镜为眼,'皎镜馀清'四字已摄全神。中二联铺陈得法,如展金碧山水长卷。末联将颂圣语写得超逸,所谓'庙堂翰墨而具林下风'者。"

  4. 当代·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析:
    "此诗最妙处在虚实相生。'积水逶迤'是实笔,'含虚皎镜'已涉虚想;至'无劳海上'云云,则化实景为仙乡。应制而不失空灵,此盛唐高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