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主家台沼胜平阳,帝幸欢娱乐未央。掩映雕窗交极浦,
参差绣户绕回塘。泉声百处传歌曲,树影千重对舞行。
圣酒一沾何以报,唯欣颂德奉时康。

怀素

译文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奉和皇上驾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之作
主家台沼胜平阳
公主家的亭台池沼胜过平阳公主的府邸
帝幸欢娱乐未央
皇上驾临,欢乐无尽
掩映雕窗交极浦
雕花的窗户掩映,与远处的江浦交相辉映
参差绣户绕回塘
错落有致的绣户环绕着曲折的池塘
泉声百处传歌曲
泉水声从各处传来,如同歌声
树影千重对舞行
树影重重,仿佛在翩翩起舞
圣酒一沾何以报
沾了圣上的美酒,如何报答
唯欣颂德奉时康
唯有欣然歌颂圣德,祈愿时世安康

词语注释

台沼(tái zhǎo):亭台和池沼
平阳:指平阳公主,汉武帝的姐姐,这里用来比喻安乐公主的府邸豪华
未央(wèi yāng):未尽,没有结束
极浦(jí pǔ):远处的水边
参差(cēn cī):高低不齐,错落有致
绣户(xiù hù):装饰华丽的门户
回塘(huí táng):曲折的池塘
圣酒(shèng jiǔ):皇帝赐的酒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此诗诞生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正值韦后集团权势鼎盛之时。安乐公主作为中宗最宠爱的幼女,其山庄建筑极尽奢华,《新唐书》载其"凿定昆池,延袤数里",仿效皇宫建制,成为当时政治与文化的特殊象征空间。

应制诗的特殊性

"奉和应制"的创作形式,决定了作品的双重属性:

  1. 政治仪式:中宗携群臣临幸公主别业,实为展示皇室威仪的政治活动
  2. 文学竞技:随驾文臣需在限定主题下展现才思,宋之问、沈佺期等宫廷诗人皆存同题作品

文本中的时代镜像

"雕窗交极浦"、"绣户绕回塘"的铺陈,暗合《朝野佥载》所记安乐山庄"累石为山,引水为涧"的实景。而"圣酒一沾"的感恩表述,折射出景龙时期特殊的政治生态——文学侍从通过颂圣文字维系与权力核心的关系。

审美与权力的交织

诗中"泉声传歌"、"树影对舞"的视听描写,既符合六朝以来园林诗的审美传统,更隐含着对公主府"夜燃银烛,昼列笙琶"(《太平广记》引)奢靡生活的艺术化呈现。这种文字装饰性背后,是初唐宫廷诗"缘情而绮靡"与"体物而浏亮"的双重追求。

赏析

这首应制诗以富丽精工的笔触,描绘了安乐公主山庄的盛世图景。诗人通过台沼、雕窗、绣户等意象的层叠铺陈,构建出皇家园林的恢弘气象。"胜平阳"三字暗用汉文帝子梁孝王"平阳苑"典故,既彰显山庄超越前代的奢华,又暗含对当朝盛世的颂扬,正如《唐诗镜》所评:"典丽中自具飞动之致"。

诗中空间意象的营造极具匠心。"掩映雕窗交极浦"以借景手法将远处水浦纳入园林视野,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参差绣户绕回塘"则通过建筑与自然的交错布局,展现人工与天巧的完美融合。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类应制诗"气象宏丽,格律精严",此联正是典范。

歌舞意象的描写尤见功力。"泉声百处传歌曲"将自然泉响与人世笙歌并置,形成天人相应的和谐意境;"树影千重对舞行"则化静为动,令林木与舞者身影交织,营造出迷离惝恍的视觉奇观。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指出:"唐世应制诗多夸饰,然如此诗之熔铸自然、妙造化工者实罕",正是对此联的高度评价。

末联"圣酒一沾何以报"用谦卑口吻道出应制本旨,而"唯欣颂德奉时康"的结句既符合应制体例,又以"时康"二字点明颂圣背后的政治理想。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诗:"虽奉敕之作,而词气安和,无局促卑谄之态",可见诗人将颂圣之情表达得雍容得体。全诗在富丽堂皇的物象描绘中,始终贯穿着对"盛世清明"的礼赞,堪称初唐应制诗中的上乘之作。

点评

此篇应制诗如金谷缀瑛,字字皆现承平气象。明人胡震亨于《唐音癸签》中评曰:"七宝楼台之体,藻绘纷披而不掩其骨,以'雕窗''绣户'映带'泉声''树影',遂令台沼胜景自生韶頀之音。"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更赞其"颂圣而不落窠臼,'圣酒一沾'二句,以谦约显忠悃,犹见初唐应制雅正之格"。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独赏其中联云:"'泉声传歌'暗合丝竹,'树影对舞'巧喻翩跹,寻常景物经御笔点染,顿成霓裳羽衣之观。"尤其"参差绣户绕回塘"一句,钱钟书《谈艺录》称其"空间经营最妙,以建筑参差之静,化入塘水迂回之动,较之谢朓'澄江静如练'更多层折"。

此诗结句尤见功力,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唯欣颂德'四字将应制诗升华至'乐府雅音'境界,非徒事谀颂,实含《诗经》'穆如清风'之旨。"全篇对仗如云霞互映,王夫之《姜斋诗话》谓之"典丽中有流动之气,殆所谓'理圆言顺,气敛神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