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创作背景
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立春,宫廷于宜春苑举行迎春大典。是日青帝坛前焚香设醴,太常寺以葭灰实律管候气,仙舆自丹凤门出,仪仗逶迤数里。中宗命群臣应制赋诗,沈佺期此作即奉敕而撰。
考《旧唐书·礼仪志》载:"立春前五日,太史谒见天子曰'某日立春',乃迎气于东郊"。诗中"玄籥飞灰"正应《后汉书·律历志》"候气之法,为室三重,以葭莩灰抑其内端"的典故;"宜春苑"为汉唐皇家禁苑,《三辅黄图》记其"在长安城东南隅",唐时仍为帝王立春劝耕之地。
时中宗复位未久,朝中仍存武周旧制。沈诗末句"恒随圣藻狎年光",既见应制诗"颂圣"本分,亦暗合《诗经·豳风》"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古老节俗。其"弱柳未舒黄"之句,较之宋之问同题"柳色早黄浅"更得初春神韵,恰是沈宋争锋的微妙注脚。
此作现存《全唐诗》卷九十六,与李峤、崔湜等人同题诗并观,可窥景龙文馆唱和之盛。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曰:"七律应制,佺期'青郊迎气'一篇,典丽精工,犹存开天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