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

2025年07月05日

昔岁逢杨意,观光贵楚材。穴疑丹凤起,场似白驹来。
一命沦骄饵,三缄慎祸胎。不言劳倚伏,忽此遘邅回。
骢马刑章峻,苍鹰狱吏猜。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揆画惭周道,端忧滞夏台。生涯一灭裂,岐路几裴徊。
青陆春芳动,黄沙旅思催。圆扉长寂寂,疏网尚恢恢。
入阱先摇尾,迷津正曝腮。覆盆徒望日,蛰户未经雷。
霜歇兰犹败,风多木屡摧。地幽蚕室闭,门静雀罗开。
自悯秦冤痛,谁怜楚奏哀。汉阳穷鸟客,梁甫卧龙才。
有气还冲斗,无时会凿坏。莫言韩长孺,长作不然灰。

宾王

译文

昔岁逢杨意,观光贵楚材。
往昔曾遇杨得意,共赏楚地英才贵。
穴疑丹凤起,场似白驹来。
巢穴似有丹凤飞,沙场如见白驹驰。
一命沦骄饵,三缄慎祸胎。
一生命运陷骄饵,三缄其口避祸灾。
不言劳倚伏,忽此遘邅回。
未言福祸相倚伏,忽逢命运多舛来。
骢马刑章峻,苍鹰狱吏猜。
骢马执法刑章严,苍鹰般狱吏多猜。
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绝品丝绢难分辨,疑玉真伪更难裁。
揆画惭周道,端忧滞夏台。
自愧谋略逊周道,深忧久困夏台中。
生涯一灭裂,岐路几裴徊。
一生志向终破碎,歧路徘徊意难平。
青陆春芳动,黄沙旅思催。
东方春色催芳动,黄沙漫漫旅思浓。
圆扉长寂寂,疏网尚恢恢。
牢门圆寂长冷清,法网疏漏仍恢宏。
入阱先摇尾,迷津正曝腮。
落入陷阱先摇尾,迷失渡口腮曝晒。
覆盆徒望日,蛰户未经雷。
覆盆之下空望日,蛰居未闻惊雷声。
霜歇兰犹败,风多木屡摧。
霜停兰草仍凋零,风狂树木屡摧折。
地幽蚕室闭,门静雀罗开。
地僻蚕室门紧闭,院静雀罗网自张。
自悯秦冤痛,谁怜楚奏哀。
自怜如秦冤屈痛,谁人懂楚囚哀音。
汉阳穷鸟客,梁甫卧龙才。
汉阳穷途困鸟客,梁甫隐居卧龙才。
有气还冲斗,无时会凿坏。
志气犹可冲北斗,时运不济隐蓬蒿。
莫言韩长孺,长作不然灰。
休说韩安国往事,长作未燃死灰悲。

词语注释

幽絷(yōu zhí):幽禁拘囚。
遘邅回(gòu zhān huí):遭遇困顿曲折。
骢马(cōng mǎ):青白色马,喻御史。
绝缣(jué jiān):极品丝绢。
揆画(kuí huà):谋划策略。
夏台(xià tái):夏代监狱名,泛指牢狱。
灭裂(miè liè):破碎毁灭。
裴徊(péi huái):徘徊不前。
青陆(qīng lù):东方七宿,代指春天。
圆扉(yuán fēi):牢狱的圆形门。
曝腮(pù sāi):鱼困浅滩曝晒鳃,喻处境困厄。
蛰户(zhé hù):冬眠动物的洞穴。
蚕室(cán shì):受宫刑者的囚室。
雀罗(què luó):捕雀的网,喻门庭冷落。
凿坏(záo pī):凿墙隐居,典出颜阖故事。
韩长孺(hán cháng rú):汉代韩安国,曾狱中感叹‘死灰复燃’。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暮春的牢狱透着刺骨寒意,骆宾王握笔的手指在镣铐间艰难移动。这位"初唐四杰"之一的才子,此刻正以罪臣身份在长安狱中,将满腔孤愤倾注于《幽絷书情通简知己》的墨痕里。历史记载显示,此诗作于仪凤三年(678年),时任侍御史的诗人因上书言事触怒武后,被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诗中"骢马刑章峻,苍鹰狱吏猜"的凛冽笔触,实为唐代酷吏政治的缩影。据《旧唐书·酷吏传》载,当时周兴、来俊臣等惯用"白驹""丹凤"等祥瑞之名罗织罪名,与诗中"穴疑丹凤起,场似白驹来"形成残酷反讽。诗人以"秦冤""楚哀"自况,暗用范雎、屈原典故,将个人遭遇升华为士人群体在皇权压制下的共同困境。

铁窗外,春日的青陆芳草正萌发新绿,而诗人笔下"黄沙旅思催""圆扉长寂寂"的囚室,却成为盛唐气象背面最尖锐的注脚。那些"疑璧难裁""覆盆望日"的叹息,不仅是个体清白的辩白,更是对"疏网恢恢"司法体系的控诉。在"风多木屡摧"的险恶环境中,诗人仍保持着"有气还冲斗"的文人风骨,这种精神气质恰与同时期《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形成互文。

值得玩味的是,诗末"莫言韩长孺"的用典。韩安国曾坐牢受辱后复起,但骆宾王最终选择追随徐敬业起兵讨武,这种从"书情通简"到"讨武曌檄"的人生轨迹,使这首狱中诗成为解读诗人精神世界的关键文本。在初唐律诗工整的形式下,奔腾着建安风骨般的慷慨之气,见证着那个时代文人仕途的艰险与精神的倔强。

赏析

这篇《幽絷书情通简知己》以沉郁顿挫的笔调,构筑了一个蒙冤士人的精神世界。诗中"丹凤""白驹"的意象,恰如《唐诗镜》所评:"起笔峥嵘,倏忽跌入幽冥",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那振翅欲飞的凤凰,本应翱翔九天,却困于"骄饵""祸胎"的险恶处境,这种强烈反差奠定了全诗悲怆基调。

诗人善用动物意象传递复杂心绪。"骢马""苍鹰"本喻刚正不阿,却遭"刑章峻""狱吏猜",暗合《唐音癸签》"以骏骨喻忠而被谤"的解读。更令人动容的是"入阱摇尾""迷津曝腮"的困兽之态,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指出此乃"士人折节而不失其诚的绝妙写照",将屈辱中的坚守刻画得入木三分。

时空意象的运用尤见匠心。"圆扉寂寂"与"疏网恢恢"形成封闭与开放的悖论,恰如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所析:"物理空间的禁锢与精神世界的旷达形成张力"。而"青陆春芳"与"黄沙旅思"的时空对撞,暗合宇文所安《初唐诗》"用季节更替丈量苦难"的论断,使囚牢岁月具有了史诗般的苍茫感。

诗中用典堪称"熔铸古今,自出机杼"(沈德潜《唐诗别裁》)。"秦冤楚奏"化用屈原旧典,"汉阳穷鸟"暗引祢衡故事,马茂元在《唐诗选》中盛赞这种"以典写心"的手法:"使个人悲欢获得历史纵深"。尤其"凿坏"之典的运用,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认为展现了"士人精神突围的倔强",与结句"不然灰"形成悲壮呼应。

全诗情感脉络如清人黄周星《唐诗快》所评:"始而孤愤,继而沉痛,终而超拔"。那"冲斗"之气穿破"覆盆"之暗,恰印证了叶嘉莹先生"贬谪文学中的精神升华"理论。诗人将囚牢转化为精神道场,使苦难叙事升华为生命哲思,这种"困顿中的超越",正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论此诗云:"骆宾王《幽絷书情》,以骈俪之笔写沉郁之思,'穴疑丹凤起,场似白驹来'二句,托喻精微,已见才人困厄之象。后段'霜歇兰犹败,风多木屡摧',比兴之中自含悲愤,犹屈子之香草美人遗意。"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曰:"此篇最见临海(骆宾王)诗胆,'不言劳倚伏,忽此遘邅回'十字,将《老子》祸福相依之理化入铁窗体验,非历劫者不能道。末联'莫言韩长孺,长作不然灰',用典如盐著水,尽显初唐律诗以气运典之妙。"

钱钟书《谈艺录》独赏其中比兴手法:"'圆扉长寂寂,疏网尚恢恢',以狱门喻天道,疏密相生之笔,较之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更显含蓄。骆丞善以具象写抽象,'地幽蚕室闭'承太史公故事,'门静雀罗开'化翟公典故,典故如水中著盐,乃见六朝余韵在初唐之嬗变。"

近代学者闻一多《唐诗杂论》特别指出:"'有气还冲斗'五字,是整篇诗眼。骆宾王身陷囹圄犹存冲斗牛之气,此等气骨,开盛唐先声。其炼字之工,如'揆画惭周道'之'惭'字,'端忧滞夏台'之'滞'字,皆以一字为境,足见陈隋绮靡之后,唐诗已自铸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