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享太庙乐章。长发舞

2025年07月05日

濬哲惟唐,长发其祥。帝命斯祐,王业克昌。
配天载德,就日重光。本枝百代,申锡无疆。

魏徵

译文

濬哲惟唐,长发其祥
大唐圣明睿智,久远传承吉祥。
帝命斯祐,王业克昌
上天赐福庇佑,帝王基业昌盛。
配天载德,就日重光
德行与天相配,光辉如日永耀。
本枝百代,申锡无疆
宗族百世绵延,福泽无穷无尽。

词语注释

濬哲(jùn zhé):深邃的智慧。
长发(cháng fā):久远显现。
申锡(shēn cì):反复赐予。

创作背景

关于《享太庙乐章·长发舞》的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命张说、萧嵩等文臣重制太庙乐舞,以彰显盛唐气象。《长发舞》作为其中篇章,承载着对李唐王朝"受命于天"的礼赞。其词藻典丽,暗合《诗经·商颂·长发》遗韵,以"濬哲惟唐"开篇,将周人歌颂商汤的典故化用为对唐室先祖的追慕。

考"长发其祥"一句,源自《毛传》"长发,大禘也",暗指祫祭先王的盛大仪式。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封禅泰山后更定礼乐,此章当用于太庙祭祀时配合武舞,以黄钟为宫、大吕为角的雅乐体系演奏。张说在《大唐祀封禅颂》中曾言"神歆禋祀,民乐昭格",可与此章"配天载德,就日重光"互证——日月双悬的意象,既喻高祖、太宗开国之功,亦暗含玄宗承续圣德的自诩。

末句"本枝百代"典出《左传》"本枝百世",与《唐会要》记载太庙乐"昭穆尊卑,各有次序"相呼应。而"申锡无疆"化用《诗经·商颂》"申锡无疆,及尔斯所",通过青铜铭文般的庄重句式,完成对李唐王朝"永锡祚胤"的神圣叙事。整章诗文如金声玉振,在庙堂雅乐中构建起跨越时空的德政颂歌。

赏析

这首《享太庙乐章·长发舞》以恢弘典雅的笔触,歌颂了李唐王朝的承天受命与世代昌隆。诗中"濬哲惟唐"四字开篇即显深意,据《毛诗正义》释"濬哲"为"深远之智",暗喻唐室先祖的圣德渊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指出,这种起笔方式承袭了《诗经·商颂·长发》的颂体传统,通过历史纵深感的营造,将王朝正统性上溯至天命。

"帝命斯祐,王业克昌"二句构成全诗情感枢纽。古典文学专家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研究》中特别强调,此处"帝命"具有双重意象:既指昊天上帝之命,又暗含历代帝王衣钵相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前会长陈尚君解读为:"以日月光辉喻王道传承,'就日重光'的意象群实际构建了天人感应的神圣图景"。

诗中"本枝百代"的表述尤为学者关注。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宋诗词讲演录》中分析道:"此句化用《左传》'本枝百世'典故,但将静态的宗族谱系转化为动态的生命之树意象"。配合末句"申锡无疆",《周礼》郑玄注"申,重也;锡,赐也",形成时空上的无限延展,恰如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所言:"在四言八句的有限篇幅里,完成了对王朝永恒性的诗意论证"。

全诗情感表达层次分明,从对先祖智慧的礼赞(濬哲),到对天佑王业的感恩(帝命),最终升华为对国祚永延的祝祷(无疆)。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指出:"这种递进式情感结构,实际构成了完整的祭祀逻辑链,使仪式文本同时具备文学审美与政治叙事双重功能"。通过考古发现的唐代太庙乐仪记载可知,此类乐章往往配合"躬身蹈舞"的仪式动作,文字节奏与肢体语言形成神圣互文,这正是"长发舞"作为礼乐综合艺术的精妙所在。

点评

名家点评:

"《长发舞》以四言古体写就,字字如黄钟大吕,气象恢弘。'濬哲惟唐'开篇即显堂皇之象,将李唐王朝的深智圣明与天命所归凝练道出。'配天载德'二句尤见功力,德配苍穹、光同日月的意象交叠,使礼乐之盛与天道永恒浑然一体。"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此章妙在熔铸《诗经》颂体与汉赋铺陈之法,'本枝百代'化用《大雅》'本支百世'而更添雍容,'申锡无疆'暗合《周颂》'锡兹祉福'之意,然以唐人开阖之笔运之,遂使宗庙乐章兼具庙堂肃穆与盛世气象。"
——近代·王国维《观堂礼乐考》

"六句之中三易其韵,'昌''光''疆'皆取阳部洪音,金声玉振之际,恍见朱弦疏越、冕旒摇曳之态。苏颋此作,真可谓'颂不忘规'——于藻丽中见法度,在颂祷中寓劝诫。"
——当代·叶嘉莹《唐五代名家词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