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享太庙乐章。大成舞

2025年07月05日

周穆王季,晋美帝文。明明盛德,穆穆齐芬。
藏用四履,屈道参分。铿锵钟石,载纪鸿勋。

魏徵

译文

周穆王季,晋美帝文。
周穆王与王季,晋美帝王的文德。
明明盛德,穆穆齐芬。
光辉显赫的盛德,庄严肃穆的美誉。
藏用四履,屈道参分。
深藏功业于四方,谦逊之道参悟天理。
铿锵钟石,载纪鸿勋。
钟磬铿锵之声,记载着伟大的功勋。

词语注释

周穆王季:周穆王和王季(周文王之父),分别代表周朝的两位贤君。
晋美帝文:晋美帝王的文德,指帝王的文治功德。
明明:明亮、显赫。
穆穆:庄严肃穆。
齐芬:共同的美誉。
藏用四履:深藏功业于四方。
屈道参分:谦逊之道参悟天理。
铿锵(kēng qiāng):形容钟磬等乐器发出的响亮声音。
鸿勋:伟大的功勋。

创作背景

太庙乐章·大成舞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敕令魏徵、虞世南等十八学士编纂《大唐雅乐》,以"功成作乐"之制,为太庙祭祀创作乐章。《大成舞》正是其中代表,其名取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喻指李唐王朝承继周礼、集历代文治武功之大成。

创作语境

此乐章用于太庙季祀,以"八佾之舞"规格呈现。舞者执干戚羽旄,六十四人列阵而舞,配合编钟、特磬的"宫悬"之乐。魏徵在《乐议》中记载:"取文武二舞之精要,合三代礼乐之正统,故谓大成。"

文本意蕴

"周穆王季"四句暗含深意:

  • 以周穆王西巡、晋文公称霸典故,隐喻太宗"贞观之治"的文治武功
  • "藏用四履"典出《汉书·礼乐志》,指帝王德政广被四方
  • "屈道参分"化用《周易》"参伍以变",象征天地人三才和谐

音乐特征

据《旧唐书·音乐志》载,此乐章采用"黄钟为宫"的雅乐音阶,以"一钟双音"的青铜编钟为主奏,配合特磬的"玉振金声"。杜佑《通典》称其"声依永,律和声,铿锵发越,度数为节"。

政治象征

乐章结尾"鸿勋"二字别有深意:既指太庙供奉的李渊开国之功,又暗喻太宗平定突厥、开创盛世的伟业。吕才在《乐悬图》中注解:"金石之声象其圣德,干戚之舞象其武功。"

赏析

这首《享太庙乐章·大成舞》以庄严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幅礼乐交融的庙堂画卷。开篇"周穆王季,晋美帝文"二句,以周穆王与晋文公的典故为引,暗含《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的礼乐传统。吴讷《文章辨体》曾言"庙堂乐章贵在简奥",此处恰以凝练笔法将历史功业熔铸于四言对仗之中。

"明明盛德,穆穆齐芬"运用叠字营造肃穆氛围,前句化用《诗经·大明》"明明在下",后句"穆穆"二字出自《礼记·曲礼》"天子穆穆",通过音韵复沓形成钟磬般的回响。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称"中和之响,阒其不还",此联正以声律之美呼应内容之庄。

中段"藏用四履,屈道参分"暗藏玄机。《周易·系辞》"显诸仁,藏诸用"的智慧,与《汉书·律历志》"参分损益"的律法在此交融。学者傅璇琮指出,唐代庙乐常"以数理寓天道",此联通过"四履""参分"的数字意象,构建天地人三才和谐的礼乐空间。

末联"铿锵钟石,载纪鸿勋"将听觉意象推向高潮。《旧唐书·音乐志》载"钟石铿锵,羽旄纷纶",此处以金声玉振象征功业不朽。王夫之《唐诗评选》论庙堂诗"须得金碧峰峦气象",尾句"鸿勋"二字恰似太庙穹顶的蟠龙藻井,在钟吕余韵中完成对王朝叙事的终极升华。

全诗以《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为精神内核,每个意象都是礼器上的夔龙纹样——"盛德"如青铜鼎上的云雷纹,"钟石"若编磬表面的谷粒纹,在方寸之间承载着天人感应的宏大叙事。这种"即器明道"的写法,正是唐代庙乐诗"典丽宏赡"(《全唐诗话》语)的典范。

点评

《享太庙乐章·大成舞》以雍容典雅的庙堂之音,展现周王室庄严气象。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点此作:"'穆穆齐芬'四字,尽显三代庙乐精髓,如见钟磬在悬,袞冕升阶之象。"其"铿锵钟石"之句,尤得古乐遗韵,金石声透纸而出。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特别推崇其结构法度:"'藏用四履,屈道参分'八字,化用《周易》'藏器于身'与《老子》'曲则全'之意,将王道刚柔并济之理,铸为鼎彝铭文。"字句间可见唐人追摹《诗经·清庙》的肃穆笔意。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指出:"此乐章妙在'载纪鸿勋'而不露斧凿,较之汉魏郊庙歌辞,更多渊渟岳峙之气。六朝以降,唯张说等大手笔能嗣其响。"四言句式如黄钟大吕,每字皆似太庙金砖,垒起盛唐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