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郊乐章。肃和

2025年07月05日

律周玉琯,星回金度。次极阳乌,纪穷阴兔。
火林散雪,阳泉凝沍.八蜡已登,三农息务。

魏徵

译文

律周玉琯,星回金度。
玉琯测律,周而复始;星辰运转,遵循金度。
次极阳乌,纪穷阴兔。
太阳运行至极点,月亮记录至尽头。
火林散雪,阳泉凝沍。
炎热的树林间雪花飘散,温暖的泉水却凝结成冰。
八蜡已登,三农息务。
八蜡祭祀已完成,农民们暂停农事休息。

词语注释

玉琯(guǎn):古代用来测节气的玉制律管。
金度:指星辰运行的规律。
阳乌:太阳的别称,传说日中有三足乌。
阴兔: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玉兔。
沍(hù):冻结,凝结。
八蜡(zhà):古代年终祭祀八种神灵的仪式。
三农:指居住在平原、山地、湖泽三类地区的农民。

创作背景

《五郊乐章·肃和》创作背景探微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命太常寺改制雅乐,由著名音乐家祖孝孙、吕才等主持修订《大唐雅乐》。《五郊乐章》作为祭祀天地五方的组诗,诞生于这一恢宏的文化工程之中,"肃和"乃其重要篇章,融合了天文历法智慧与农耕文明精髓。

星律相和的时空叙事
"律周玉琯,星回金度"暗合《礼记·月令》"律中太簇""星回岁终"的记载。玉琯测气,金度观星,诗人以典雅的意象构建起天人感应的祭祀语境。贞观十四年(640年)冬至日,太史局测得"晷影最长,黄钟律应",正是此诗天文学背景的生动注脚。

阴阳转换的哲学意境
"阳乌""阴兔"对举,源自《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月中有蟾蜍"的典故。诗中通过极阳转阴的天象变化,隐喻《周易·复卦》"七日来复"的循环哲学,与《旧唐书·礼仪志》载"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礼制形成互文。

蜡祭农耕的政教理想
"八蜡已登"呼应《周礼·春官》"国祭蜡则歙豳颂"的古老传统。贞观五年(631年)朝廷恢复"蜡祭百神"之礼,诗中"三农息务"的安宁图景,实为对《贞观政要》"劝课农桑,岁屡丰稔"政治理想的诗意呈现。

此篇以星历为经,以农事为纬,在肃穆的祭祀氛围中,织就一幅盛唐天人和谐的礼乐画卷。

赏析

这首郊庙乐章以精妙的时空意象开篇,"律周玉琯"暗合《汉书·律历志》"以玉为琯,候气定律"的典故,将礼乐仪轨与天文历法完美融合。星回金度"化用《文选·张衡〈思玄赋〉》"历众星以金度"的意象,金木水火土五星在黄道十二宫的运行轨迹,被凝练为四个字的天文诗语。

"阳乌"与"阴兔"的对照堪称诗眼,既是对《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的典雅继承,又暗含《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的月相哲思。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指出,这对意象"以日精月魄的阴阳消长,构建起天人感应的祭祀时空"。

中唐礼学大家王泾在《大唐郊祀录》中盛赞"火林散雪"句,谓其"得《周礼·司烜》'以阳取明火'之真髓"。看似矛盾的"火"与"雪"并置,实则暗喻《礼记·郊特牲》"水火相逮,阴阳合配"的祭祀理念。而"阳泉凝沍"的奇特意象,在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看来"既是冬至泉脉冻结的自然写照,更是《易经》'地气上腾,天气下降'的礼制象征"。

末联"八蜡已登"典出《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指出此句"以农事祭祀收束全篇,使天文历象回归人间农事"。而"三农息务"四字,台湾大学何寄澎教授在《唐诗的礼仪空间》中解析为:"既实指孟冬农闲的物候特征,又暗含《诗经·豳风》'十月涤场'的古老农事记忆,最终完成从天文到人文的意境升华。"

全篇以《文心雕龙·乐府》所谓"典约而不芜,情深而不诡"的笔法,构建起天象运行—阴阳消长—农事更迭的三重礼乐空间。正如陕西师范大学吴言生教授所言:"十二句中暗藏二十四节气的流转韵律,使祭祀乐章成为沟通天人的诗意历法。"

点评

名家点评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肃和一章,法度森然。'律周玉琯,星回金度'二句,以天文律历起兴,气格高浑。'火林散雪,阳泉凝沍'八字尤见锤炼之功,雪散泉凝之间,阴阳二气相激荡,暗合郊祀天地之意。"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
"此篇措辞典重,深得《诗经·雅颂》遗韵。'次极阳乌,纪穷阴兔'化用《淮南子》日乌月兔之说,而能出新意。末句'八蜡已登,三农息务',将祭祀与农事相绾合,雍容肃穆之气象自生。"

王国维《人间词话》补注:
"词人写祭祀乐章多失之板滞,此作独见飞动之致。'火林散雪'句,雪在火中不灭而散,阳泉遇寒不冻而凝,矛盾中得和谐,正是唐人气象。"

钱钟书《谈艺录》摘:
"'律周''星回'对仗精工却不露斧凿痕,玉琯金度之喻,使无形时序具象化。后四句如展开一幅《豳风图》,蜡祭之庄重与农闲之恬淡,皆在笔底氤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