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茫中的潼关古道,魏徵的《横吹曲辞·出关》正从盛唐的烽烟中踏马而来。这位以谏臣之名垂青史的文士,年轻时曾亲历隋末乱世,笔下铁马冰河的字句里,暗藏着一个时代的金戈铁马。
当隋炀帝的龙舟还在大运河上焚烧晚霞,十八路反王的旌旗已插遍中原。书生投笔时溅起的墨痕,化作"中原逐鹿"的兵戈相击声。史载魏徵初投瓦岗,献策不被采纳,恰是"纵横计不就"的注脚。然其腰间玉具剑的鸣响,始终应和着"慷慨志犹存"的胸中雷音。
武德元年的长安城门在晨曦中訇然中开,新即位的唐高祖李渊,看见风尘仆仆的谋士"策杖谒天子"。史笔在此处留下意味深长的空白——或许正是这次谒见,催生了"驱马出关门"的传奇。诗人奉命安抚山东豪杰的旅程,被暮云寒鸟点染成千古诗行。
"郁纡陟高岫"的险峻山道上,仍回荡着汉代终军"请缨系南越"的豪言。当月光浸透"古木寒鸟"的羽翼,我们仿佛看见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奏在此酝酿。九折坂的惊魂与千里目的苍茫,在河西走廊的羌笛声里交织成盛唐边塞诗的雏形。
那"季布一诺"的典故背后,站着整个唐代幕府文人的精神图腾。侯嬴窃符救赵的典故,在安史之乱前的诗文中反复闪现,恰似为后来颜真卿"人生意气"的绝笔预作铺垫。当魏徵写下"功名谁复论"时,玄武门之变的血痕尚未干透,而这超越功利的气节咏叹,已为大唐三百年诗史定下黄钟大吕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