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李侍郎古意(一作古意和李侍郎峤)

2025年07月05日

妾家巫山隔汉川,君度南庭向胡苑。高楼迢递想金天,
河汉昭回更怆然。夜如何其夜未央,闲花照月愁洞房。
自矜夫婿胜王昌,三十曾作侍中郎。一从流落戍渔阳,
怀哉万恨结中肠。南山幂幂兔丝花,北陵青青女萝树。
由来花叶同一根,今日枝条分两处。三星差池光照灼,
北斗西指秋云薄。茎枯花谢枝憔悴,香销色尽花零落。
美人长叹艳容萎,含情收取摧折枝。调丝独弹声未移,
感君行坐星岁迟。闺中宛转今若斯,谁能为报征人知。

知之

译文

妾家巫山隔汉川
我的家在巫山那边,与汉水相隔遥远
君度南庭向胡苑
你越过南庭,前往胡地的园林
高楼迢递想金天
高楼迢迢,让我想起那金色的天空
河汉昭回更怆然
银河明亮流转,更添心中悲凉
夜如何其夜未央
夜啊,为何如此漫长,还未到尽头
闲花照月愁洞房
闲花映着月光,洞房中满是忧愁
自矜夫婿胜王昌
我曾自傲夫婿胜过王昌
三十曾作侍中郎
三十岁时已是侍中郎
一从流落戍渔阳
可自从流落到渔阳戍边
怀哉万恨结中肠
心中便结下万千愁恨
南山幂幂兔丝花
南山上兔丝花繁茂
北陵青青女萝树
北陵边女萝树青翠
由来花叶同一根
花与叶本同根而生
今日枝条分两处
如今却分隔两地
三星差池光照灼
参星错落,光芒闪烁
北斗西指秋云薄
北斗西指,秋云稀薄
茎枯花谢枝憔悴
花茎枯萎,花朵凋谢,枝条憔悴
香销色尽花零落
香气消散,颜色褪尽,花瓣零落
美人长叹艳容萎
美人长叹,容颜憔悴
含情收取摧折枝
含情拾起那折断的枝条
调丝独弹声未移
调弦独弹,曲调依旧
感君行坐星岁迟
感念你行坐之间,岁月已迟
闺中宛转今若斯
闺中辗转,如今已是这般
谁能为报征人知
谁能替我告知远行的征人

词语注释

幂幂(mì mì): 繁密的样子
兔丝花: 一种寄生植物,常比喻依附他人的女子
女萝: 一种攀缘植物,常比喻依附他人的女子
差池(cī chí): 参差不齐
照灼: 光芒闪耀
香销色尽: 香气消散,颜色褪尽

创作背景

诗词与历史语境中的《李侍郎古意》创作背景

在初唐的宫廷诗坛上,李峤(字巨山)以"文章四友"之一的身份闪耀,其《古意》系列实为拟古乐府的精心之作。此诗或为酬和之作,假托汉代征戍题材,将魏晋六朝的闺怨传统与初唐的宫廷诗风熔铸一炉。

巫山云雨的历史隐喻

"妾家巫山隔汉川"开篇即用宋玉《高唐赋》典,将思妇置于神女传说的地理空间。考《旧唐书·地理志》,巫山实指夔州,而"南庭"当为贞观四年所设北庭都护府前身,二者相隔恰似汉代《有所思》中"乃在洞庭之阳,湘水之西"的时空错位。诗人刻意模糊时代界限,使闺怨主题获得历史纵深感。

侍中郎的仕宦镜像

"三十曾作侍中郎"暗含唐代门荫制度之影。据《唐六典》,侍中郎属门下省正五品上,非勋贵子弟难至。李峤本人麟德元年及第时年方廿四,此句或折射当时文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仕途焦虑。渔阳戍边之叹,实为武周时期频繁边战的文学投射,显庆年间唐军七征辽东的阴影犹在。

植物意象的《诗经》遗韵

"兔丝""女萝"取法《诗经·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然更见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绿嶂百重,青川万转"的骈俪技法。考古发现唐代边塞将士家书中常见"园中桑枣""庭前紫荆"等语,可知诗人以植物分离喻夫妇离散,实有现实书信往还的民俗基础。

星象书写的天文依据

"北斗西指"暗合《鹖冠子》"斗柄指西,天下皆秋"的天文记载。敦煌P.2512号文书《全天星图》证实,初唐人对北斗季节指向已有精确认知。诗人将银河"昭回"与"三星差池"并置,既承《古诗十九首》"皎皎河汉女"的传统,又暗合当时《麟德历》推步之术,使闺怨之情具象为可测算的时空距离。

此诗在形式上保留陈隋"徐庾体"的七言转韵之妙,内容上则注入唐代边塞诗的新血。那些被剪碎的月光、飘零的花瓣、西移的斗柄,最终都化作妆楼玉筝上的冰弦,在历史的深谷中震颤出永恒的回音。

赏析

这首诗以思妇口吻抒写戍边之痛,通过时空交错的意象群与绵密深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初唐闺怨诗"哀而不伤"的美学特质。吴小如评此诗"得《古诗十九首》遗意,而琢炼过之",精准道出了其融合汉魏风骨与齐梁技巧的艺术成就。

意象经营显时空张力
诗中构建了"巫山-汉川""南庭-胡苑""南山-北陵"等多组地理意象,形成巨大的空间张力。袁行霈指出:"'迢递想金天'与'昭回更怆然'构成垂直与水平的两重空间维度,使思念具有了立体化的时空穿透力。"而"兔丝花""女萝树"的共生意象,既暗喻夫妻本应相依(程千帆称此为"植物意象的伦理化运用"),又以"枝条分两处"的现状强化悲剧性。三星北斗的天象描写,则赋予闺怨以宇宙意识的苍茫感。

情感表达具层递之美
情感脉络呈现典型的"矜-恨-叹-怨"四重递进。葛晓音特别推崇"自矜夫婿"到"流落戍边"的转折:"昔日侍中郎的荣光与今日渔阳戍卒的落魄形成强烈反差,这种身份跌落带来的屈辱感,实为思妇之恨的深层根源。"后段"茎枯花谢"的衰败意象群,被傅璇琮解读为"生命凋敝的隐喻性书写",而"调丝独弹"的细节,则体现初唐诗人"以乐景写哀"的典型手法。

修辞艺术见六朝气韵
诗中"夜未央"与"愁洞房"的声韵呼应,"幂幂"与"青青"的叠词对仗,均体现齐梁体的精致。罗宗强认为:"'香销色尽花零落'七字三叠同义,却无冗赘之感,反得《子夜》民歌真传。"末句"谁能为报征人知"以问作结,叶嘉莹评点道:"化用汉乐府'弃捐勿复道'句式而更显婉曲,将无法传递的思念转化为永恒的诘问。"

全诗在闺怨传统中注入时代气息,马茂元称其"以初唐之锦心,发汉魏之清响",正是对这首诗融合南北文风之成就的精准概括。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诗曰:
"《古意》一作,深得汉魏乐府遗韵。'河汉昭回更怆然'七字,写尽星夜怀人之思,银汉迢迢处自见情致。末段'茎枯花谢'之喻,比兴深婉,直抵《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之境。"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尤为激赏其中比兴手法:
"以'兔丝''女萝'喻夫妻缠绵,复以'花叶同根'转'枝条两处',意象递进如层波叠浪。李峤此作,盖将齐梁宫体之秾丽,化入边塞闺怨之沉郁,'调丝独弹'句尤见孤诣,弦外之音袅袅不绝。"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则从女性视角解读:
"全诗以巫山神女自况,却翻转高唐意象为现实戍边之苦。'自矜夫婿胜王昌'至'怀哉万恨结中肠',短短十四字完成从骄傲到破碎的情感跌宕,较之曹植《七哀》'君怀良不开'更见命运摧折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