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定情篇

2025年07月05日

共君结新婚,岁寒心未卜。相与游春园,各随情所逐。
君念菖蒲花,妾感苦寒竹。菖花多艳姿,寒竹有贞叶。
此时妾比君,君心不如妾。簪玉步河堤,妖韶援绿pH.
凫雁将子游,莺燕从双栖。君念春光好,妾向春光啼。
君时不得意,妾弃还金闺。结言本同心,悲欢何未齐。
怨咽前致辞,愿得中所悲。人间丈夫易,世路妇难为。
始经天月照,终若流星驰。长信佳丽人,失意非蛾眉。
庐江小吏妇,非关织作迟。本愿长相对,今已长相思。
复有游宦子,结援从梁陈。燕居崇三朝,去来历九春。
誓心妾终始,蚕桑奉所亲。归愿未克从,黄金赠路人。
洁妇怀明义,从泛河之津。于今千万年,谁当问水滨。
更忆倡家楼,夫婿事封侯。去时思灼灼,去罢心悠悠。
不怜妾岁晏,千载陇西头。以兹常惕惕,百虑恒盈积。
由来共结褵,几人同匪石。故岁雕梁燕,双去今来只。
今日玉庭梅,朝红暮成碧。碧荣始芬敷,黄叶已淅沥。
何用念芳春,芳春有流易。何用重欢娱,欢娱俄戚戚。
家本巫山阳,归去路何长。叙言情未尽,采菉已盈筐。
桑榆日映物,草色盈高冈。下有碧流水,上有丹桂香。
桂枝不须折,碧流清且洁。赠君比芳菲,受惠常不灭。
赠君泪潺湲,相思无断绝。妾有秦家镜,宝匣装珠玑。
鉴来年二八,不记易阴晖。妾无光寂寂,委照影依依。
今日持为赠,相识莫相违。

知之

译文

共君结新婚,岁寒心未卜。
与你共结连理,寒冬将至,心意难测。
相与游春园,各随情所逐。
携手同游春园,各自追随心中所愿。
君念菖蒲花,妾感苦寒竹。
你爱那艳丽的菖蒲花,我却钟情坚贞的寒竹。
菖花多艳姿,寒竹有贞叶。
菖蒲花姿色娇艳,寒竹枝叶坚韧不凋。
此时妾比君,君心不如妾。
此刻我对你的情意,胜过你对我的真心。
簪玉步河堤,妖韶援绿蘼。
头戴玉簪漫步河堤,你采撷绿蘼(一种香草),风姿绰约。
凫雁将子游,莺燕从双栖。
野鸭与大雁携幼鸟同游,黄莺与燕子双宿双飞。
君念春光好,妾向春光啼。
你赞叹春光美好,我却对着春光哭泣。
君时不得意,妾弃还金闺。
你仕途失意时,我离开你回到深闺。
结言本同心,悲欢何未齐。
誓言本要同心,为何悲欢不能与共?
怨咽前致辞,愿得中所悲。
含怨哽咽向你倾诉,只愿你能懂我的哀伤。
人间丈夫易,世路妇难为。
世间男子多薄幸,女子生存本就艰难。
始经天月照,终若流星驰。
起初如明月般圆满,最终却似流星转瞬即逝。
长信佳丽人,失意非蛾眉。
长信宫中的佳人(指班婕妤),失宠并非因容颜衰老。
庐江小吏妇,非关织作迟。
庐江小吏之妻(指焦仲卿妻刘兰芝),被弃非因织布怠慢。
本愿长相对,今已长相思。
本盼白头偕老,如今只剩无尽相思。
复有游宦子,结援从梁陈。
又有远游求官的浪子,在梁陈之地另结新欢。
燕居崇三朝,去来历九春。
他在外虚度三朝光阴,往返耗费九年时光。
誓心妾终始,蚕桑奉所亲。
我仍坚守誓言,养蚕织布侍奉双亲。
归愿未克从,黄金赠路人。
盼你归来却成空,你竟将黄金赠予陌路。
洁妇怀明义,从泛河之津。
贞洁女子心怀大义,投河自尽以证清白。
于今千万年,谁当问水滨。
千万年后的今日,谁还会在河边追忆她?
更忆倡家楼,夫婿事封侯。
又想起青楼女子,夫君封侯便将她抛弃。
去时思灼灼,去罢心悠悠。
离别时誓言炽热,离去后心意转凉。
不怜妾岁晏,千载陇西头。
不怜我年华老去,葬我于陇西荒丘。
以兹常惕惕,百虑恒盈积。
因而终日惶惶不安,愁思百结难以排遣。
由来共结褵,几人同匪石。
自古多少婚姻誓言,几人能如磐石不移?
故岁雕梁燕,双去今来只。
去年梁上双飞燕,今春归来只剩孤影。
今日玉庭梅,朝红暮成碧。
今日庭院中的梅花,晨时艳红傍晚凋零。
碧荣始芬敷,黄叶已淅沥。
新叶初绽芬芳,转眼黄叶已飘落。
何用念芳春,芳春有流易。
何必留恋芳春,春光从来易逝。
何用重欢娱,欢娱俄戚戚。
何必贪求欢愉,欢愉终将变作哀戚。
家本巫山阳,归去路何长。
故乡本在巫山南,归去的路却如此漫长。
叙言情未尽,采菉已盈筐。
心中情意还未说完,采菉(一种野菜)已装满筐。
桑榆日映物,草色盈高冈。
夕阳映照桑榆树,草色染遍高冈。
下有碧流水,上有丹桂香。
山下碧水潺潺,山上丹桂飘香。
桂枝不须折,碧流清且洁。
不必折取桂枝,碧流水自清冽。
赠君比芳菲,受惠常不灭。
赠你如花般情意,愿它永不凋谢。
赠君泪潺湲,相思无断绝。
赠你潺潺泪水,寄托不绝相思。
妾有秦家镜,宝匣装珠玑。
我有秦宫宝镜,匣中装满明珠。
鉴来年二八,不记易阴晖。
曾照我二八芳华,却记不住容颜衰败。
妾无光寂寂,委照影依依。
我容光黯淡寂寥,镜中只余孤单身影。
今日持为赠,相识莫相违。
今日将镜赠予你,望你莫负旧日相识。

词语注释

菖蒲(chāng pú):水生植物,花艳丽,古人认为佩其叶可辟邪。
绿蘼(lǜ mí):香草名,一说为蘼芜的嫩叶。
结褵(jié lí):古代女子出嫁时母亲为其系佩巾,喻结婚。
匪石(fěi shí):出自《诗经》'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喻坚定不移。
淅沥(xī lì):拟声词,此处形容落叶声。
潺湲(chán yuán):水流缓慢貌,此处形容泪水不断。
珠玑(zhū jī):珍珠,喻镜之珍贵。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定情篇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哀婉之声

此篇《定情篇》当属唐代杂曲歌辞体系,承袭汉魏乐府"定情诗"传统。考《乐府诗集》卷七十六载,自后汉繁钦《定情诗》始,此类题材多述女子情志,以物寄情。唐人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更深的世情洞察与性别反思。

时代镜像下的婚姻困境

诗中"共君结新婚,岁寒心未卜"的忐忑,折射出唐代社会婚姻制度的复杂性。据《唐律疏议》记载,虽律法规定"伉俪之道,义期同穴",但男子游宦、征戍造成的分离实为常态。"庐江小吏妇"之典明显化用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暗示这种悲剧的历时性延续。

性别视角的双重书写

"世路妇难为"的慨叹,与敦煌出土文书《女人百岁篇》形成互文。诗中交替出现的"菖蒲花"与"苦寒竹"意象,恰如《酉阳杂俎》所载唐代婚俗中的"花竹盟誓",而"簪玉步河堤"的描写,更可见段成式《髻鬟品》中描述的盛唐女子妆饰风尚。

游宦文化的情感代价

"复有游宦子"段真实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下士人漫游的风气。据《通典·选举典》,开元后天宝间"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导致大量婚姻关系因男子求仕而破裂。诗中"黄金赠路人"与《唐国史补》记载的"离别赠金"习俗相合。

乐府传统的艺术转捩

末段"妾有秦家镜"等句,暗合《西京杂记》载秦嘉赠镜故事,却反其意而用之。这种对前代典故的解构重组,正是唐代新乐府"即事名篇"创作手法的体现,如元稹《乐府古题序》所言"虽用古题,全无古义"。

全篇以五言古体为骨,杂糅南朝清商曲辞的婉转与北朝鼓角横吹曲的刚健,在"春啼"与"岁寒"的意象交替中,完成对永恒女性困境的诗意凝视。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定情篇》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古代女子在婚姻中的复杂心绪,通过四季景物的更迭与对比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爱情从炽热到凋零的全过程。明代文学家钟惺在《古诗归》中评点此诗"以物喻情,句句转捩,如见女子蹙眉低诉",精准道出了作品婉转跌宕的情感张力。

意象系统的精妙构筑
诗中构建了两组核心意象群:一是象征短暂欢愉的"菖蒲花""春光""玉庭梅",以"朝红暮成碧"的强烈色彩对比暗喻感情易变;二是代表坚贞品格的"苦寒竹""丹桂""碧流",其中"寒竹有贞叶"化用《诗经·卫风》"淇奥绿竹"典故,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指出"竹叶经冬不凋,正衬女子之贞心"。最令人击节的是"流星驰"与"天月照"的时空对照,吴乔《围炉诗话》谓之"刹那永恒之辨,愈显弃妇之悲"。

情感表达的层递艺术
全诗情感脉络可分三重转折:初婚时"结言本同心"的期待,通过"游春园""步河堤"等场景展现,南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注云"乐景写哀,后必有大悲";中段"君时不得意,妾弃还金闺"突然转折,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特别称赏"'怨咽前致辞'五字,抵得《琵琶行》数百言";至结尾"赠君泪潺湲"时,已臻"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境,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此段"直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性别视角的深刻观照
"世路妇难为"一句堪称诗眼,明代女性文学家方维仪在《宫闺诗评》中痛切批注:"六字道尽千年红颜命蹇"。诗中反复出现的对比结构——"君念春光好,妾向春光啼""夫婿事封侯,不怜妾岁晏",与汉乐府《有所思》形成跨时空呼应。现代学者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分析:"诗人通过'庐江小吏妇''倡家楼'等典故叠用,将个人悲剧上升为对封建时代女性集体命运的叩问。"

时空交错的抒情智慧
末段"巫山阳""丹桂香"的故乡遥想,构建出心理上的避难所。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惊叹:"这种将空间距离转化为时间永恒的写法,令全诗在'千万年'的宏大维度中获得超越性。"而最终"宝匣装珠玑"的赠镜之举,恰如钱钟书《管锥编》所言:"以有形之物载无形之思,中国抒情传统之精髓尽在于斯。"

点评

名家点评辑录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定情篇》以菖蒲、寒竹起兴,比夫妇之异趣也。'此时妾比君,君心不如妾'十字,道尽千古怨情。末段'赠泪''赠镜'之语,尤见贞心不贰,其辞丽而不佻,怨而不怒,得风人遗旨。"

陆时雍《诗镜总论》论: "乔知之此篇,如素练当风,舒卷自如。'凫雁将子游'四句,写春光而寓悲啼,物色与情怀相激射,真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者也。"

贺裳《载酒园诗话》析: "'始经天月照,终若流星驰'二语,喻情之无常,直追《古诗十九首》光景。后段连用长信宫人、庐江小妇典故,而能化典为血肉,非堆垛者可比。"

钟惺《名媛诗归》叹: "女心曲折,尽在'不怜妾岁晏,千载陇西头'十字中。唐人闺怨诗多矣,如此深至刻骨者罕睹。'碧荣始芬敷,黄叶已淅沥',非独时序之感,实见欢爱之不可恃。"

王夫之《姜斋诗话》赞: "通篇用比体而情愈真,'桂枝''碧流'之赠,犹《湘君》之捐玦遗佩也。末以秦镜作结,光响徘徊,得《国风》'匪报也,永以为好'之余韵。"

李因笃《汉诗音注》解: "'人间丈夫易,世路妇难为',十字乃全篇诗眼。后文游宦、封侯诸事,皆从此句生出。唐人写弃妇词至多,而能抉发世道人心若此者,唯此篇与《琵琶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