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拟古赠陈子昂

2025年07月05日

惸惸孤形影,悄悄独游心。以此从王事,常与子同衾。
别离三河间,征战二庭深。胡天夜雨霜,胡雁晨南翔。
节物感离居,同衾违故乡。南归日将远,北方尚蓬飘。
孟秋七月时,相送出外郊。海风吹凉木,边声响梢梢。
勤役千万里,将临五十年。心事为谁道,抽琴歌坐筵。
一弹再三叹,宾御泪潺湲。送君竟此曲,从兹长绝弦。

知之

译文

惸惸孤形影,悄悄独游心。
孤独的身影茕茕孑立,寂寞的心独自徘徊。
以此从王事,常与子同衾。
因此追随君王的事业,常与你同被共眠。
别离三河间,征战二庭深。
在三河之间分别,征战于遥远的边庭。
胡天夜雨霜,胡雁晨南翔。
胡地的夜晚雨雪交加,胡雁清晨向南飞翔。
节物感离居,同衾违故乡。
季节变迁感伤离居,同被之人远离故乡。
南归日将远,北方尚蓬飘。
南归的日子渐行渐远,北方依然漂泊无依。
孟秋七月时,相送出外郊。
初秋七月时节,相送到城外郊野。
海风吹凉木,边声响梢梢。
海风吹拂凉透树木,边地的声音萧萧作响。
勤役千万里,将临五十年。
辛勤服役千万里,即将年近五十。
心事为谁道,抽琴歌坐筵。
心事向谁倾诉?取琴弹唱坐于宴席。
一弹再三叹,宾御泪潺湲。
弹奏一曲再三叹息,宾客侍从泪流不止。
送君竟此曲,从兹长绝弦。
送君终了此曲,从此永远断绝琴弦。

词语注释

惸惸(qióng qióng):孤独无依的样子。
悄悄:忧愁的样子。
衾(qīn):被子。
三河:古代指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泛指中原地区。
二庭:指汉代匈奴的南庭和北庭,泛指边远地区。
胡天:指北方胡地的天空。
胡雁:北方的大雁。
节物:季节的景物。
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梢梢(shāo shāo):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的声音。
潺湲(chán yuán):形容泪水缓缓流淌的样子。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暮色四合时翻阅《陈拾遗集》,忽见子昂《蓟丘览古》七首,其序云"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没矣",恍然见那个在幽州台独对天地的孤影。开元年间某个月夜,张九龄或许正是这般摩挲着友人诗卷,任墨痕与塞外风沙在指尖交织成这首拟古之作。

诗中"胡天夜雨霜"与子昂"朔风吹海树"互文,皆暗藏武周时期北征契丹的烽烟。史载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建安王武攸宜北伐,子昂以右拾遗随军参谋。诗人笔下"征战二庭深"正是这段历史投影——当年子昂献策不纳,反遭贬黜,独登幽州台时,怕也见过同样的南飞胡雁。九龄特意选用"同衾"典故,既暗合《诗经·无衣》的征袍共披之情,又遥应子昂《感遇》"幽独空林色"的孤贞。

"海风吹凉木"之句尤见匠心。考子昂卒于射洪狱中时,南海张说正编纂其文集,九龄后为张说擢拔,此"海风"或是双重隐喻:既指北征途经的渤海之风,又暗喻岭南文脉对孤臣的接引。当"抽琴歌坐筵"化用嵇康《琴赋》典故时,绝弦之痛已非个人离别——那是整个盛唐对初唐风骨的追慕与告别。

末句"长绝弦"三字如裂帛,恰与《新唐书》载九龄"以风雅之道兴寄"的文学主张呼应。此时距子昂殁已三十余载,而九龄笔下霜雁仍年年南飞,仿佛那些未及倾吐的"心事",终在开元盛世将暮时,找到了最懂它们的听琴人。

赏析

这首诗以孤影独游的意象开篇,"惸惸孤形影,悄悄独游心"二句,通过叠字"惸惸""悄悄"的运用,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刻画得入木三分。明代诗评家钟惺在《唐诗归》中评此二句:"孤心独往,形影相吊,已尽羁旅之哀"。

诗中"胡天夜雨霜,胡雁晨南翔"的塞外意象群,构成了极具张力的画面对比。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指出:"夜雨晨霜写边地之苦,南翔北飘状分离之痛,四句而具四重悲怆"。胡天的苦寒与南归的雁阵,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喻诗人与友人的南北殊途。

"海风吹凉木,边声响梢梢"二句,近代学者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盛赞其"以听觉写视觉,化边塞风物为琴瑟之音"。风吹枯木的沙沙声响,既是送别时的环境白描,又似诗人拨动琴弦的悲音。

末四句的琴意象尤为动人。当代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道:"'绝弦'之典源自伯牙绝琴,诗人将送别之痛推向极致——不仅此生难见,更愿为知音永弃琴艺"。抽琴、叹唱、泪下、绝弦的动作序列,形成情感递进的悲剧高潮。

全诗以"同衾"始,以"绝弦"终,构成精妙的意象闭环。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揭示其结构深意:"初言同衾共枕之亲,终作破琴绝弦之痛,中间以'三河''二庭'等地理意象串联,使友情在空间阻隔中更显珍贵"。这种时空交错的写法,使离情别绪具有了穿越千年的感染力。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论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诗曰:"孤心独往,气骨自高,直追汉魏风骨。子昂以复古为己任,此作正见其襟抱。"诗中"惸惸孤形影"二句,尤得阮籍《咏怀》神髓,而"胡天夜雨霜"四句,则分明是建安诗人骨相。

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于《唐诗杂论》中特别指出:"'抽琴歌坐筵'至结句,乃六朝遗响而兼唐音之始。绝弦之痛,非仅伤别,实寓诗道存亡之叹。"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此诗末四句正是以琴弦喻诗脉,悲壮处见其复古之志。

钱钟书《谈艺录》则从意象角度评析:"'海风吹凉木'五字,炼意不炼字,得古人'澄江静如练'之妙。边声梢梢中自含金石气,此等句法,盛唐诸公多所取法。"其以简淡之笔写边塞苍凉,已开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先声。

当代诗学家叶嘉莹教授在《汉魏六朝诗讲录》中比较云:"较之鲍照《拟行路难》的激愤,此诗更多一份沉思的悲慨;较之庾信《拟咏怀》的隐晦,又添几分直抒的勇气。拟古而不泥古,正是伯玉高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