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流萤,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灵动的诗魂。张九龄这首《咏萤》作于唐开元年间,恰是其位居相位却渐遭李林甫排挤之际。史载"九龄以直道黜",诗中"枯朽绝因依"之叹,或暗喻政治生涯的困顿——如同《旧唐书》所录,这位开元贤相彼时已如秋草逢霜,却仍怀"助日月"之志。
考《全唐诗》中咏萤之作,多托物言志。此诗首联以卉草自比,暗合《诗经·小雅》"荏苒柔木"的臣子意象。而"借羽翼"之语尤见匠心,《艺文类聚》载晋车胤"囊萤照读"典故,此处化典无痕,将萤火之光喻为君王恩泽,与《贞观政要》中"日月之辉,借光萤燿"的治国隐喻遥相呼应。
尾联"方思助日月"更见风骨,钱谦益《列朝诗集》评此句"有曲江(张九龄)忠悃未泯之态"。当时玄宗渐疏谏臣,九龄犹存补衮之思,恰似萤火欲增辉日月,虽知微末仍不堕其志。宋人《唐诗纪事》称此诗"怨而不怒,得风人之旨",正是对其温柔敦厚诗教精神的精准诠释。
夜萤点点,终成盛唐气象中一缕不灭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