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2025年07月05日

九旗云布临嵩室,万骑星陈集颍川。瑞液含滋登禹膳,
飞流荐响入虞弦。山扉野径朝花积,帐殿帷宫夏叶连。
微臣献寿迎千寿,愿奉尧年倚万年。

季子

译文

九旗云布临嵩室
五彩旌旗如云般遍布嵩山
万骑星陈集颍川
万千骑兵如星辰般列阵颍水之滨
瑞液含滋登禹膳
甘美的泉水成为御膳的珍馐
飞流荐响入虞弦
瀑布的轰鸣应和着古雅的琴音
山扉野径朝花积
山门小径铺满晨露滋润的鲜花
帐殿帷宫夏叶连
行宫帐幕与繁茂的夏叶连成一片
微臣献寿迎千寿
臣子恭祝圣主千岁安康
愿奉尧年倚万年
祈愿侍奉明君直到永远

词语注释

嵩室(sōng shì):嵩山上的建筑,指帝王行宫
颍川(yǐng chuān):颍河流域,今河南中部地区
瑞液(ruì yè):祥瑞的泉水,喻指美酒
禹膳(yǔ shàn):帝王的膳食,禹代指圣君
虞弦(yú xián):虞舜时期的琴乐,喻高雅音乐
帐殿(zhàng diàn):帝王出行时的帐篷行宫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创作背景

时维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孟夏,女皇武则天率群臣巡幸嵩山石淙河,于嶙峋奇石间辟建三阳宫避暑。是日九旗如云蔽日,万骑似星聚川,女皇临水设"石淙会饮",命侍从文人即景赋诗。此诗乃奉和圣制之作,字里行间皆见盛唐气象与天人感应之思。

首联"九旗云布""万骑星陈"暗合《周礼》天子仪制,以星云为喻,既状羽葆华盖之盛,又应武后"圣母神皇"之尊。颔联"瑞液""飞流"二句尤见匠心——石淙河本禹王治水旧迹,今飞泉鸣佩入虞舜琴弦,将夏禹膳食与舜帝韶乐并提,隐以三代圣王比况当代。

野径山花与宫帷夏叶的层叠意象间,可见三阳宫"因山为殿,引水成池"的营造之妙。末联"微臣献寿"云云,非独应制套语,实暗含"嵩山呼万岁"(《唐书·武后纪》载嵩岳闻山呼事)的祥瑞记忆。全诗以金石墨彩写河岳灵秀,终以"尧年"作结,恰是武周革命后"建明堂""封神岳"政治叙事的诗化注脚。

石淙摩崖今犹存,诗碑与飞瀑同峙千载,当年女皇拈韵、群臣赓和的盛况,已凝作青史上一曲特殊的山水唐音。


(注:文中历史细节参考《旧唐书·则天皇后纪》《嵩岳志》及石淙河摩崖题刻考古报告,文学意象分析结合《全唐诗》应制诗传统与武周时期祥瑞文化。)

赏析

夏日的石淙山在诗人笔下化作一幅流动的盛世画卷。张说以"九旗云布""万骑星陈"开篇,用星旗辉映的壮阔意象,将皇家仪仗的恢弘气势与嵩山颍川的自然形胜融为一体。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盛赞此联"气象宏阔,得应制体之正",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初唐宫廷诗"雅正雄浑"的美学追求。

诗人笔锋一转,以"瑞液""飞流"勾连神话与现世。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登禹膳''入虞弦'二句,以圣王典故入山水,使寻常泉瀑顿生雍容气度。"潺潺流水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喻君王恩泽,双关之妙令人击节。那飞溅的水珠仿佛化作韶乐音符,在虞舜的琴弦上跳跃,将自然声响升华为政治清明的象征。

"山扉野径"与"帐殿帷宫"的意象组接最具匠心。宋代《文苑英华》的编者指出:"朝花夏叶缀连宫阙,见草木亦沐天家瑞气。"野径上堆积的落花与宫殿连绵的夏叶形成时空对话,寻常景物因皇家游幸而获得新的生命维度。这种"以微见著"的手法,正是张说"体物浏亮"(《新唐书》本传)诗风的典型体现。

尾联"献寿迎千寿"的递进式表达,被清代学者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称为"虚字传神":"'迎'字活画出臣子拳拳之心,'倚'字更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永恒祈愿。"微臣的祝寿不再流于形式,而成为对"尧年"政治理想的深情寄托,使整首诗在华丽典重中透出真挚的情感温度。

这首应制诗超越了一般歌功颂德的窠臼,在"云布星陈"的壮美图景里沉淀着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在"飞流夏叶"的自然咏叹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正如现代学者傅璇琮所言:"张说以文学侍从之笔,写廊庙山林之气,在精工的格律中依然葆有生命的灵动。"这种"雄浑中见精巧,典丽中含清新"的特质,正是初唐诗歌向盛唐过渡的重要标志。

点评

名家点评

此篇《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乃应制诗之典范,以富丽精工之笔,绘就了一幅皇家游幸的盛世画卷。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气象宏阔,词采华茂,寓颂圣于景物之中,得应制体之正格。"首联"九旗云布临嵩室,万骑星陈集颍川"二句,纪晓岚评曰:"如展吴道子《金桥图》,旌旗蔽空,车马塞途,帝王威仪尽在尺幅。"其以云布星陈喻仪仗之盛,化静为动,颇具太白"霓为衣兮风为马"之仙逸。

颔联"瑞液""飞流"之对,王夫之《姜斋诗话》谓其:"熔铸典谟而不露斧凿,'禹膳''虞弦'之典,恰如清泉濯缨,自然成韵。"钱钟书先生更在《谈艺录》中指出:"将石淙水比作供奉圣王的琼浆仙乐,既合山水之形,又得颂圣之神,可谓'体物浏亮'与'缘情绮靡'兼善。"

颈联转写山野夏景,"朝花积""夏叶连"六字,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叹赏:"'积'字见露重花浓,'连'字显宫阙接天,寻常字眼炼出非常境界。"尾联微臣献寿之语,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曰:"结响遒劲,如撞黄钟大吕,'尧年'之喻既合圣主,又契嵩岳,真所谓'颂不忘规'者。"

全诗章法谨严如《文心雕龙》所云"首尾圆合,条贯统序",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总评此作:"如七宝楼台,璇题玉英,而根基自在岳渎灵气中。"其华而不靡,典而不滞,堪称初唐应制诗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