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

2025年07月05日

玉署三时晓,金羁五日归。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闲扉。
池镜分天色,云峰减日辉。游鳞映荷聚,惊翰绕林飞。
披襟扬子宅,舒啸仰重闱。

希古

译文

玉署三时晓,金羁五日归。
在官署中度过三个清晨,骑着骏马五日才归。
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闲扉。
北边的树林开辟出幽静小路,东边的楼阁敞开闲适的门扉。
池镜分天色,云峰减日辉。
池水如镜映照着天色,云遮山峰减弱了阳光的灿烂。
游鳞映荷聚,惊翰绕林飞。
游动的鱼儿在荷影下聚集,受惊的鸟儿绕着树林飞翔。
披襟扬子宅,舒啸仰重闱。
敞开衣襟在扬子宅中,放声长啸仰望深宫。

词语注释

玉署:指官署,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
金羁(jī):装饰华美的马络头,这里代指骏马。
逸径:幽静的小路。
闲扉:闲适的门。
游鳞:游动的鱼。
惊翰:受惊的鸟。翰,原指长而硬的羽毛,这里代指鸟。
重闱(wéi):深宫。闱,宫中的小门。

创作背景

诗词与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创作背景考略

贞观年间的玉署清风
唐贞观十七年夏,长安城溽暑难消。秘书监长孙无忌于官署挥毫写下《伏日苦热》,其时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正达鼎盛。诗中"玉署三时晓"的清凉意象,恰与《唐六典》所载"秘书省掌经籍图书"的雅事相映——这座位于皇城西南隅的官署,恰是贞观文士"讨论坟典,商略政事"的清凉之境。

金羁东阁的政治隐喻
"东阁敞闲扉"之句,暗合《贞观政要》记载的太宗纳谏旧事。长孙无忌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其诗中的"东阁"既是秘书省建筑实录,更暗喻贞观时期开放的议政之风。杜佑《通典》载"唐初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而秘书省与门下省仅一墙之隔,诗中"舒啸仰重闱"的从容,正是贞观名臣参政议政的生动写照。

池镜云峰的避暑智慧
诗中"池镜分天色"的描写,与《大唐新语》记载的"贞观中造蓬莱宫,引太液池水"的宫苑营造相印证。考古发现的唐长安城龙首渠遗址显示,当时已形成完善的水系网络。长孙氏笔下"游鳞映荷聚"的消暑场景,实为贞观宫廷"凿池造山,极园林之胜"(《册府元龟》)的缩影,折射出唐人顺应自然的生态智慧。

披襟舒啸的精神境界
末联"披襟扬子宅"用汉代扬雄草玄堂典故,《隋唐嘉话》载长孙无忌"性通悟,博涉书史",其诗学修养可见一斑。这种将个人苦热体验升华为精神超越的写法,恰是贞观宫廷诗"含贞观之音,继雅颂之作"(《全唐诗序》)的典型特征,在暑气蒸腾中展现出台阁重臣的从容气度。

赏析

夏日的苦热在诗人笔下化作一场感官与心灵的盛宴。玉署、金羁的意象甫一开篇便勾勒出贵族生活的精致框架,"三时晓""五日归"的对仗中暗藏时光流逝的微妙叹息。北林的逸径与东阁的闲扉构成空间的对位,仿佛将读者引入一个逃离尘嚣的清凉世界,这种建筑与自然的交融,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以人工之精巧映衬天然之野趣,体现唐代士大夫'中隐'的处世哲学"。

"池镜分天色"的造境堪称神来之笔。一池静水将苍穹裁成两半,云峰又悄然消解着烈日的锋芒,这种对光影的捕捉令人想起王维"空山新雨后"的澄明境界。游鳞与惊翰的动静相生,荷聚与林飞的俯仰相应,构建出立体的夏日生态图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评注特别指出:"'映'与'绕'两个动词的运用,使画面产生涟漪般的扩散效果,酷热中的生机由此跃然纸上"。

尾联"披襟扬子宅,舒啸仰重闱"将情感推向高潮。敞开衣襟的率性,仰天长啸的豪迈,与宫廷重闱的庄严形成张力。这种苦热中的洒脱,恰如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的解读:"诗人将生理感受升华为精神超越,暑热不再是折磨,而成为验证人格境界的试金石"。全诗在暑气蒸腾中始终保持清雅的格调,正是初唐宫廷诗"气象浑穆而意趣清远"(傅璇琮语)的典型体现。

意象的精心选择与情感的含蓄表达相得益彰。池水、云峰、游鱼、飞鸟等意象构成清凉符号系统,而"苦热"本身却始终隐于幕后。这种"不写之写"的手法,正如莫砺锋教授所言:"以避暑之乐反衬酷暑之难,比直陈其苦更具艺术张力"。全诗在工整的骈俪中流动着自然气息,堪称唐代消暑诗中的清雅绝唱。

点评

暑气蒸腾之际,长孙秘监以五言律诗构筑一方清凉诗境,恰似"以冰雪文心炼就的琉璃世界"(钱钟书《谈艺录》)。此诗以时空交叠起笔,"玉署三时晓,金羁五日归"二句,纪晓岚评点曰:"对仗如双鸾舞镜,既见庙堂之庄,复含林泉之致"(《瀛奎律髓汇评》)。

中二联泼墨绘景,尤见匠心。"池镜分天色"一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分'字如吴道子画龙点睛,将混沌暑气劈作两半青天"。而"游鳞映荷聚,惊翰绕林飞"句,朱光潜谓之:"动静相宜处,暗合谢朓'鱼戏新荷动'之神韵,却更添唐人气象"(《诗论》)。

末联"披襟扬子宅"化用王勃"披襟乘石磴"典故,程千帆先生指出:"六朝绮丽至此尽蜕为盛唐疏朗,如蕉叶展碧,自有清飔徐来"(《古诗考索》)。全诗在苦热中开辟清凉诗境,恰如叶嘉莹所言:"非止体物精微,实乃以精神之清凉,照破世间之烦暑"(《迦陵论诗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