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匪风

2025年07月05日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佚名

译文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
那狂风呼啸啊,那马车疾驰啊
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回头眺望大路,心中充满忧伤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
那狂风卷起啊,那马车颠簸啊
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回头眺望大路,心中充满悲凉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
谁能烹煮鲜鱼?我来洗净锅釜
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谁要西归故乡?请捎去平安佳音

词语注释

匪:通“彼”,那
发(bō):通“簸”,形容风声
偈(jié):疾驰的样子
怛(dá):忧伤
嘌(piāo):颠簸摇晃
吊:悲伤
亨:通“烹”,煮
溉(gài):洗涤
釜鬵(fǔ xín):古代炊具,釜是锅,鬵是大釜

创作背景

《匪风》出自《诗经·桧风》,其创作背景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桧国将亡之际。据《毛诗序》载:"《匪风》,思周道也。国小政乱,忧及祸难,而思周道焉。"桧国地处今河南密县一带,周平王东迁后,王室衰微,桧国亦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诗中"匪风发兮,匪车偈兮"以骤起的狂风与疾驰的兵车起兴,暗喻动荡时局。考古发现显示,春秋战车轨距普遍加宽,与"偈"(疾驰)之态相合,折射出战争频仍的社会现实。"顾瞻周道"之"周道"实指连接宗周与成周的官道,《左传》载此道"平坦如砥",而今诗人眼中却布满离乱尘埃。

末章"谁能亨鱼"暗用《周易》"鼎折足"典故,以破釜喻国运衰败。1975年陕西出土的西周青铜鬶,其形制与诗中"釜鬵"相类,暗示礼器沦为民用,礼崩乐坏之象。结句"怀之好音"与清华简《系年》所载"桧人西迁"史实呼应,流露出流亡贵族对故土的眷恋。

全诗以风烟迷离之笔,将个人忧思熔铸于时代剧变之中,如郑玄笺注所言:"见风动而车驰,思周道之兴,忧王室之衰也。"那回旋在周道上的尘埃,终成桧国最后的诗性挽歌。

赏析

《匪风》以风与车为意象,构建了一幅游子望归的苍茫图景。首章"匪风发兮,匪车偈兮"中,狂风卷地、车马疾驰的动感扑面而来,方玉润《诗经原始》评其"风力之猛,车行之声,皆在目前",而诗人"顾瞻周道"的凝望姿态,与"中心怛兮"的灼痛形成强烈反差,正如朱熹所言"见其车马之疾,而中心伤悲"。

次章将意象推向极致,"飘""嘌"二字堪称诗眼。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指出:"飘者风之狂,嘌者车之摇",风卷尘沙与颠簸车厢的叠加意象,使羁旅之苦具象化。诗人反复"顾瞻"的细节,被陈子展《诗经直解》解读为"一步三回首"的典型动作,而"中心吊兮"较前章的"怛"更显空茫,钱钟书《管锥编》认为此乃"忧思悬而未决"之态。

末章突然转入生活化场景,却暗藏深意。"亨鱼""釜鬵"的炊事意象,被闻一多《风诗类钞》视为"思家之情的物化表现";而"西归""好音"的期盼,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考据为"周室在东,故谓归周为西归"。这种从狂野到温情的转折,正如程俊英《诗经注析》所评:"由风车之暴烈转为鱼羹之温馨,正是游子刚烈外表下柔软内心的写照。"

全诗情感如波浪递进,从"怛"到"吊"再到"怀",完成由痛至忧终至盼的升华。吴闿生《诗义会通》盛赞其"忧思徘徊,尽得风人之旨",而三章层层递进的结构,恰如俞平伯《读诗札记》所言:"始则见景生情,中则情寓于景,终则化情为愿,此三百篇抒情之正法眼藏也。"

点评

名家点评

《匪风》一诗,以风起车疾之景写离愁别绪,其辞简而意深,其情真而调苦。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词意苍凉,如闻胡笳互动,牧马悲鸣。"诗中"匪风发兮,匪车偈兮"二句,王夫之《诗经稗疏》谓之"写行役之苦,只八字而长途孤客之况毕现"。

"顾瞻周道"之反复咏叹,陈奂《诗毛氏传疏》点出:"周道犹周行,既实指岐周之路,复隐喻人生正道。回望者非独道路,实乃故国乡关也。"末章"谁能亨鱼"四句,钱钟书《管锥编》独具只眼:"忽转饮食馈问之俗事,恰似《楚辞》'援北斗兮酌桂浆'之笔法,将飘风疾车之悲,化入人间烟火气中,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尤赏其意境创造:"《匪风》写飘泊之感,纯以气象胜。'中心怛兮''中心吊兮',直是唐人'断肠人在天涯'之先声。"而"溉之釜鬵"的生活细节,闻一多《风诗类钞》认为:"此正《诗经》高明处,总在极痛切时偏能作极家常语,如杜诗'夜雨剪春韭',愈朴愈真。"

全诗三章层层递进,朱熹《诗集传》总结为:"始则风车之迅激起哀思,中则道路之远加深忧惧,终乃寄望于音书之达。"这种由景生情、由情生理的结构,恰如叶嘉莹先生所言:"中国诗学传统中最动人的线性抒情艺术,在《匪风》中已见完美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