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创作背景
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3),长安城南的荐福寺经敕命扩建,成为皇家重要佛事场所。此寺原为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宅邸,后舍宅为寺,故诗中"佳哉藩邸旧"一句,既点明其前身,又暗含皇室因缘。
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崇佛尤甚,常率百官临幸名刹。据《唐会要》载:"龙朔三年,敕令天下诸州置寺观各一所",此次驾幸正值荐福寺重修竣工,寺内新建香塔禅堂,"赫矣梵宫新"正是对金碧辉煌的新建殿宇的生动写照。鱼山梵呗与雁水禅音相和,皇家仪仗的珠幡映日生辉,镜殿(以铜镜装饰的殿堂)倒映着春日韶光,构成一幅庄严华美的礼佛图景。
诗人作为随驾臣僚,目睹"大觉拯生人"的盛大法会,以"幸承歌颂末"自谦,实则通过"珠幡""镜殿"等意象的铺陈,既颂圣主功德,又展盛唐气象。末句"长奉属车尘"更流露出追随帝王、永沐佛光的虔诚,堪称初唐应制诗中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