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主家别墅帝城隈,无劳海上觅蓬莱。沓石悬流平地起,
危楼曲阁半天开。庭莎作荐舞行出,浦树相将歌棹回。
此日风光与形胜,只言作伴圣词来。

刘宪

译文

主家别墅帝城隈
公主的别墅坐落在皇城的角落
无劳海上觅蓬莱
无需远赴海上寻找蓬莱仙岛
沓石悬流平地起
层层叠石与飞瀑从平地拔地而起
危楼曲阁半天开
高耸的楼阁蜿蜒曲折,仿佛在半空中展开
庭莎作荐舞行出
庭院中的莎草如茵,舞者轻盈踏出
浦树相将歌棹回
水边的树木倒映,与歌声、桨声一同回荡
此日风光与形胜
今日的风光如此壮丽
只言作伴圣词来
只说是为了陪伴圣上的诗篇而来

词语注释

隈(wēi): 角落,弯曲的地方
沓(tà): 重叠,层层堆积
莎(suō): 莎草,一种草本植物
浦(pǔ): 水边,岸边
棹(zhào): 船桨,代指船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创作背景

唐中宗景龙年间,长安城东南隅的安乐公主山庄,曾见证了一场盛唐宫廷诗宴的雅集。据《唐书·安乐公主传》载,这位"光艳动天下"的帝女,于景龙三年(709年)耗巨资营造定昆池山庄,其规模"延袤数里,累石仿华山,引水象天河",中宗携百官临幸时,命群臣赋诗应制,本诗便诞生于这般金谷玉堂之间。

诗人以"无劳海上觅蓬莱"起笔,暗合《新唐书》所载山庄"作定昆池,延袤数里"的盛况。彼时安乐公主权势熏天,其山庄叠石为山、悬瀑如练的景致,确可比拟人间仙境。史载韦嗣立、李峤等皆曾奉和此宴,而本诗"危楼曲阁半天开"的描写,正与《朝野佥载》中"飞阁步檐,斜桥磴道"的记载相印证。

诗中"庭莎作荐舞行出"的华宴场景,折射出景龙年间"天子举哀,后妃献寿"的独特政治气象。中宗常率群臣游幸公主别业,《资治通鉴》称其时"百僚侍宴赋诗",本诗末句"只言作伴圣词来",恰是这种以文学粉饰太平的宫廷应制常态。在安乐公主与上官婉儿主导的文坛风气下,此类诗作既为颂圣,亦暗含对皇家奢靡的委婉讽喻,终成盛唐气象中一段绮丽而复杂的注脚。

赏析

这首诗以皇家园林为背景,展现了盛唐时期贵族生活的奢华与宫廷文化的繁荣。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宛若仙境的山水画卷。

意象赏析: 首联"主家别墅帝城隈,无劳海上觅蓬莱"运用了精妙的对比手法。程千帆在《唐诗鉴赏辞典》中指出:"此联将人间别墅与海上仙山相提并论,暗示此间景致之优美已不输仙境"。诗人通过"蓬莱"这一传统仙山意象,反衬出山庄景致的超凡脱俗。

颔联"沓石悬流平地起,危楼曲阁半天开"展现了动态的建筑美学。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评价道:"'沓石悬流'与'危楼曲阁'形成垂直空间的强烈对比,体现了唐代园林建筑'因山就势'的营造智慧"。叠石与飞瀑的垂直构图,与横向展开的楼阁形成立体空间感。

颈联"庭莎作荐舞行出,浦树相将歌棹回"转入人文活动描写。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中解读:"'庭莎'与'浦树'的自然意象与'舞行''歌棹'的人文活动交融,展现出一幅天人和谐的行乐图"。莎草为席的细节,透露着贵族生活的雅致情趣。

情感表达: 尾联"此日风光与形胜,只言作伴圣词来"点明应制诗的本质。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分析:"表面颂圣之辞下,暗含着诗人对盛世气象的真切感动"。这种既符合宫廷礼仪又不失真诚的情感表达,正是应制诗的高明之处。

全诗在空间处理上极具匠心,从远观全景到近察细节,最后归于颂圣主题。霍松林在《唐诗鉴赏集》中总结道:"诗人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将实景描写与仙境联想完美结合,展现了盛唐宫廷诗雍容华贵的典型风格"。这种艺术处理既满足了应制诗的要求,又保持了诗歌的审美价值。

点评

此篇应制诗如金谷缀珠,字字映带皇家气象。明代诗评家王世贞《艺苑卮言》有云:"七宝楼台,眩人眼目,而中唐应制诸篇,当以此为第一等富贵语。"诗中"沓石悬流平地起,危楼曲阁半天开"一联,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为标举:"炼'起'字'开'字,便觉蓬莱仙境不过咫尺,此所谓'以人工夺天工'者。"

南宋词论家张炎《词源》论及宫廷应制之作时曾言:"富贵气象须要得体,既不可寒乞,亦忌堆金积玉。"此诗"庭莎作荐舞行出,浦树相将歌棹回"二句,恰得其中三昧。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补录中评点:"以自然之物状宫廷之乐,如见仙仗移春,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结句"只言作伴圣词来",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批注:"收束得体,将颂圣之意化入烟霞,此正应制诗之正法眼藏。"

全篇最妙处在虚实相生,明代胡应麟《诗薮》赞叹:"'无劳海上觅蓬莱'一句振起全篇,后三联铺陈皆自此出,此等章法,非老于文学者不能为。"可谓道尽此诗匠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