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创作背景
唐中宗景龙年间,长安城东南隅的安乐公主山庄,曾见证了一场盛唐宫廷诗宴的雅集。据《唐书·安乐公主传》载,这位"光艳动天下"的帝女,于景龙三年(709年)耗巨资营造定昆池山庄,其规模"延袤数里,累石仿华山,引水象天河",中宗携百官临幸时,命群臣赋诗应制,本诗便诞生于这般金谷玉堂之间。
诗人以"无劳海上觅蓬莱"起笔,暗合《新唐书》所载山庄"作定昆池,延袤数里"的盛况。彼时安乐公主权势熏天,其山庄叠石为山、悬瀑如练的景致,确可比拟人间仙境。史载韦嗣立、李峤等皆曾奉和此宴,而本诗"危楼曲阁半天开"的描写,正与《朝野佥载》中"飞阁步檐,斜桥磴道"的记载相印证。
诗中"庭莎作荐舞行出"的华宴场景,折射出景龙年间"天子举哀,后妃献寿"的独特政治气象。中宗常率群臣游幸公主别业,《资治通鉴》称其时"百僚侍宴赋诗",本诗末句"只言作伴圣词来",恰是这种以文学粉饰太平的宫廷应制常态。在安乐公主与上官婉儿主导的文坛风气下,此类诗作既为颂圣,亦暗含对皇家奢靡的委婉讽喻,终成盛唐气象中一段绮丽而复杂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