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暮春春色最便妍,苑里花开列御筵。商山积翠临城起,
浐水浮光共幕连。莺藏嫩叶歌相唤,蝶碍芳丛舞不前。
欢娱节物今如此,愿奉宸游亿万年。

刘宪

译文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恭和圣上春日游望春宫应诏而作
暮春春色最便妍
暮春时节景色最为娇艳动人
苑里花开列御筵
御苑中百花盛开如排列御宴
商山积翠临城起
商山苍翠层叠仿佛依城而起
浐水浮光共幕连
浐水波光粼粼与天幕相连
莺藏嫩叶歌相唤
黄莺藏身嫩叶间相互啼唱
蝶碍芳丛舞不前
蝴蝶被芬芳花丛所阻难以飞舞
欢娱节物今如此
欢愉的节令景物如此美好
愿奉宸游亿万年
愿永远侍奉圣驾游赏万年

词语注释

便妍(pián yán):娇艳美丽
御筵(yù yán):皇帝举办的宴席
商山(shāng shān):长安附近的山名
浐水(chǎn shuǐ):长安附近的河流名
宸游(chén yóu):皇帝出游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创作背景

时代画卷中的宫廷雅韵

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春日,长安城东望春宫迎来了一场载入《全唐诗》的文学盛会。中宗李显率群臣驾幸这座以观浐灞春水闻名的离宫时,侍宴学士们奉诏应制的诗作中,此篇七律以"暮春春色最便妍"起笔,将盛唐宫廷诗的富丽气象与山水情怀完美交融。

地理意象的深层隐喻

诗中"商山积翠""浐水浮光"的描写,暗合《三辅黄图》记载的望春宫特殊地理位置——南倚终南山余脉,北临浐灞二水。这种"山水屏帷"的布局,既是对实景的描摹,更暗喻着"圣人南面而听天下"的帝王威仪。商山四皓的典故,通过"积翠"意象巧妙转化为对当下贤臣云集的赞颂。

节物书写中的政治修辞

"莺藏嫩叶""蝶碍芳丛"的纤秾笔致,实为《文心雕龙》所言"写物图貌,蔚似雕画"的宫廷诗典范。但细究"欢娱节物今如此"句,可见张说《上党旧宫述圣颂》中"以景物喻德化"的创作传统——绚烂春景实为"神龙政变"后中兴气象的诗意呈现。结句"愿奉宸游亿万年"的祝颂,恰与《大唐新语》记载中宗时期频繁春游宴饮的史实相印证。

文学史坐标中的特殊价值

此诗在《景龙文馆记》记载的四十余首同题应制诗中独具风神,既保持"绮错婉媚"的上官体遗韵,又透露出后来张说"天然壮丽"的盛唐气象。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特别指出其"结句宏阔而不失雅正",正是初唐应制诗向盛唐过渡的典型标本。

赏析

春日的宫廷盛宴在诗人笔下化作流光溢彩的画卷。暮春时节的"便妍"二字,被清代学者纪昀赞为"着一'便'字而春色自活",既点明时节特征,又暗含对帝王择日游幸的赞美。苑中繁花与御筵并置,以《唐诗镜》所言"列字有次第辉映之妙",构成视觉与礼仪的双重华章。

诗人以"商山积翠"与"浐水浮光"构建宏阔背景,王尧衢在《古唐诗合解》中评此联:"山色水光,皆作宸游陪衬,而'临''共'二字尤见造化随驾之意"。翠色漫涌至城下,波光连接天幕,自然景物被赋予动态的忠诚,恰如吴乔《围炉诗话》所言"应制体贵在将山河气象化作君王襟怀"。

颈联转入精微描写,黄生《唐诗摘钞》特别称道"藏""碍"二字:"莺蝶本无情物,着一'藏'字则娇怯如宫娥,'碍'字更写尽蝶恋花丛之态"。嫩叶中的莺啼与芳丛间的蝶舞,构成声色交织的立体空间,方回《瀛奎律髓》认为此联"得南朝小赋遗韵,而气象更见宏阔"。

尾联"欢娱节物"四字,沈德潜《唐诗别裁》解为"以物候拟人情,深得颂圣之体"。"愿奉宸游"的结句,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指出其妙处:"不言人主万年,而曰愿奉游于万年,忠爱之忱出以委婉之笔"。全诗将应制诗的庄严与山水诗的清新熔于一炉,正如林庚《唐诗综论》所评:"初唐七律至此,已见气象堂皇而不失自然风韵的成熟之美"。

点评

此篇《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以七律之体,尽显初唐应制诗富丽精工之特色。明代诗评家陆时雍于《唐诗镜》中赞曰:"'商山积翠'一联,造境宏阔而设色明艳,恍见终南云气与曲江烟波交叠于尺幅之间,此所谓'以画入诗'也。"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独赏其动态描摹:"'莺藏嫩叶'、'蝶碍芳丛'八字,活色生香。藏字见其娇怯,碍字显其留连,较之寻常咏物,更多三分生趣。"尤其称许末联转承之妙:"由节物欢娱陡转宸游亿万年,不露斧痕而颂圣之意自见,此正应制体之正格。"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则从章法着眼:"前六句铺陈春色,句句实写却层次井然——首联总揽御苑花开,颔联拓展山水远景,颈联聚焦微观生灵。末联虚笔收束,虚实相生处尤见功力。"更特别指出"浮光共幕连"五字之妙:"日光、水光、幕帷之光交融,非身临其境不能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