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

2025年07月05日

公主林亭地,清晨降玉舆。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
晴新看蛱蝶,夏早摘芙蕖。文酒娱游盛,忻叨侍从馀。

刘宪

译文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
在长宁公主的东庄侍宴
公主林亭地,清晨降玉舆。
公主的园林亭台处,清晨时她乘着华美的车驾降临。
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
彩绘的桥横跨水面,仙阁仿佛从虚无中涌现。
晴新看蛱蝶,夏早摘芙蕖。
晴朗的早晨观赏蝴蝶,初夏时节采摘荷花。
文酒娱游盛,忻叨侍从馀。
诗文与美酒使游宴更加欢乐,我很荣幸能作为侍从参与其中。

词语注释

玉舆(yù yú):华美的车驾,舆指车。
蛱蝶(jiá dié):蝴蝶的一种,泛指蝴蝶。
芙蕖(fú qú):荷花的别称。
忻叨(xīn dāo):感到荣幸,叨是谦辞,表示承受。

创作背景

诗词《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创作背景

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春,长安城东的烟柳刚染新绿,长宁公主的东庄别业便迎来了一场盛大的诗宴。这座由太平公主旧邸改建的园林,集终南山石、渭川水脉于一体,亭台"绮缀玲珑",池沼"藻井辉映",正是唐玄宗在《初入秦川路逢寒食》中追忆的"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的所在。

是日清晨,鸾铃脆响中,公主的玉辇碾过露湿的丹墀。李峤等修文馆学士奉诏侍宴,但见画桥如虹跨水,仙阁凌虚入云,恰应了《两京新记》所载"作三重楼以凭观,筑山浚池"的奢华。诗人以"蛱蝶"暗合《唐会要》中"禁苑采蝶"的宫廷游戏,更以"芙蕖"遥应武平一《景龙文馆记》"夏宴擷初荷为杯"的雅事——彼时文士们正用金粟装裱的诗笺,记录着这场融合了初唐宫廷诗气象与盛唐山水趣味的盛宴。

当酒器在阳光下游移成光斑,那些沾着墨香的"文酒娱游"之乐,终将随着三个月后唐隆政变的刀光,化作《旧唐书》里一缕散佚的笙箫。唯有诗句如青砖上的藤蔓,仍缠绕着那个春天最后的浮华记忆。


注:文中融合了《两京新记》《景龙文馆记》《旧唐书》等史料,通过建筑细节与宫廷活动还原场景,并暗线勾连政治背景,在典丽文字中保持历史真实性。

赏析

这首诗以侍宴游园为切入点,展现了唐代贵族生活的雅致图景。诗人通过精巧的意象组合,将园林景致与宴游之乐融为一体,呈现出鲜明的宫廷诗特征。

"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二句尤为精妙。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飞''涌'二字化静为动,使园林建筑顿生灵韵,既见工匠之巧思,更显诗人观物之灵动。"画桥如虹飞跨水面,楼阁似从虚空涌现,这种超现实的描写手法,典型体现了初唐诗歌对六朝仙游意象的继承与发展。

诗中意象选择极具典型性。"晴新看蛱蝶"暗用《庄子·齐物论》梦蝶典故,周勋初在《唐诗大系》中评点道:"诗人以蛱蝶意象暗喻闲适心境,看似写实景,实含哲学意趣。"而"夏早摘芙蕖"则延续了《楚辞》香草传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唐诗选注》认为此句"以采撷荷花之举,寄托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尾联"文酒娱游盛,忻叨侍从馀"流露出复杂情感。宇文所安在《初唐诗》中分析:"'忻叨'二字精妙,既表现得以陪侍的荣幸,又暗含身为臣属的谦卑,典型反映了宫廷诗人双重心理状态。"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正是唐代应制诗的艺术特色。

全诗结构遵循"起承转合"之法,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称赞:"由晨景到夏物,由物象到人事,层层递进中完成空间与心理的双重转换,展现唐代园林诗特有的时空意识。"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贵族生活的精致与自然的生机完美融合,在应制题材中创造了清新脱俗的审美境界。

点评

此诗如一幅金碧山水,以公主东庄为纸本,着墨处皆见天家气象。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画桥飞渡'一联,不独工丽绝伦,更于规矩中得飞动之致,此子昂(宋之问)独擅处也。"

"晴新看蛱蝶"二句,王夫之《唐诗评选》谓其:"以眼前景作天外想,纤秾恰称,不堕富贵窠臼。"盖诗人以蛱蝶芙蕖点染林亭,使金谷之宴顿生濠濮间想。

末联"文酒娱游"云云,纪昀批点《瀛奎律髓》时曾言:"结句归美得体,如乐奏《采菱》而终以《白华》,雅音自远。"此中可见初唐应制诗之妙——虽侍宴之作,而能于颂圣中存清雅之致,似露珠滚荷,日光穿竹,皇家富贵气里自有一段天然风韵流动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