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创作背景
大明宫的琉璃瓦尚映着盛唐的余晖,而诗人已站在未央宫的断壁残垣前。开元年间某岁,唐玄宗巡幸长安故城,君臣驻足于西汉未央宫遗址时,历史的烟尘与现实的荣光在此刻交织——这座曾见证"文景之治"的宫殿,历经八百载风霜,仅余夯土台基在终南山下沉默。
诗人奉诏应制之际,眼前浮现双重图景:武帝时期"土功昔云盛"的营建盛况,与当下"夷荡长如此"的荒芜形成强烈反差。北渭河春水依旧蜿蜒,却再不见卫青霍去病在此献捷的身影。当熏风曲回荡在遗址上空,诗人以"方知霸道羞"的警句,将汉代武功之盛与玄宗朝推崇的文治之道作比,暗合张说等大臣"王道荡荡"的政治主张。
此作巧妙运用"凭高怀古"的经典范式:南山积雪为历史敷上冷色,北渭浮春又给现实以暖调。在应制诗颂圣的表层之下,藏着对"威灵不复留"的深沉喟叹,恰与杜甫《哀江头》"细柳新蒲为谁绿"异曲同工,成为盛唐诗人历史意识的微妙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