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应制(一作陪幸五王宅)

2025年07月05日

北斗枢机任,西京肺腑亲。畴昔王门下,今兹御幸辰。
恩光山水被,圣作管弦新。绕坐熏红药,当轩暗绿筠。
摘荷才早夏,听鸟尚馀春。行漏今徒晚,风烟起观津。

刘宪

译文

北斗枢机任,西京肺腑亲
身居北斗般重要的职位,是长安城最受信任的亲近之臣。
畴昔王门下,今兹御幸辰
昔日效力于王府门下,今日迎来圣驾光临的时辰。
恩光山水被,圣作管弦新
皇恩如山水般泽被四方,御制新曲在管弦间流淌。
绕坐熏红药,当轩暗绿筠
环绕坐席的是芬芳芍药,窗外绿竹掩映成荫。
摘荷才早夏,听鸟尚馀春
采摘新荷方觉初夏至,聆听鸟鸣犹有残春音。
行漏今徒晚,风烟起观津
铜壶滴漏已报黄昏,风烟漫起在观津渡口。

词语注释

枢机(shū jī):北斗七星中天枢、天璇的合称,喻朝廷机要职位
肺腑(fèi fǔ):比喻极为亲近信任的人
畴昔(chóu xī):往昔,从前
筠(yún):竹子的青皮,借指竹子
行漏(xíng lòu):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漏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应制》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君臣雅集

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长安城内盛行宫廷应制诗创作。此诗当作于某年孟夏时节,时值中宗驾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邸,群臣奉诏应制。窦氏乃京兆望族,其宅第在长安修行坊,与兴庆宫五王宅相邻,故诗题有"一作陪幸五王宅"之异文。

门第与恩宠的交织

窦希玠身为九卿之首的礼部尚书,又系出唐高祖太穆皇后窦氏家族,诗中以"西京肺腑亲"暗喻其外戚身份。中宗朝尤重旧族联姻,窦氏宅第的御幸,实为李唐皇室对关陇集团的政治笼络。当日场景极尽荣宠:"绕坐熏红药"暗合《诗经·溱洧》"赠之以芍药"的典故,将君臣关系比作士女相赠的雅谊。

景龙文坛的缩影

诗中"圣作管弦新"折射出中宗朝宫廷文化的典型特征。据《景龙文馆记》载,帝后常率文学侍从游宴赋诗,此次御幸当有教坊乐工随行。末句"风烟起观津"化用曹植《洛神赋》"睹一丽人,于岩之畔"的意象,将现实游宴升华为仙境般的审美体验,体现初唐应制诗"雅正与绮靡并存"的特质。

时空交织的文学现场

"摘荷才早夏,听鸟尚馀春"二句,既如实记载节候特征(长安地区农历四月荷钱初绽、春莺未绝),又暗含政治隐喻——以残春意象暗示武周时代余韵未消,用新夏物候喻指中宗复兴李唐的治象。这种"微而显"的表达方式,正是景龙时期宫廷诗人"缘情而绮靡,体物而浏亮"的典型笔法。

赏析

这首诗以侍驾游幸贵族宅邸为主题,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与典雅的语言,展现了唐代宫廷应制诗特有的雍容气象。首联"北斗枢机任,西京肺腑亲"以天文喻人事,将窦希玠比作北斗星枢般重要的朝臣,又暗指其与皇室的亲密关系。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北斗''西京'的空间对仗,既显政治地位之重,又见地理渊源之深"。

颔联"畴昔王门下,今兹御幸辰"通过时间对比形成张力,周勋初《唐诗大辞典》评此联:"从昔日的门客到今日的御幸,在简练的转折中暗含君臣际遇的感慨"。诗中"恩光山水被"至"当轩暗绿筠"四句,以自然意象烘托皇恩浩荡,红药(芍药)与绿筠(竹)的明暗映衬,被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誉为"色彩构图大师手笔",认为这种视觉意象"将宫廷的华丽与自然的清新完美融合"。

尾联"行漏今徒晚,风烟起观津"尤为精妙,《唐诗鉴赏辞典》分析道:"铜壶滴漏的计时声与观津渡的风烟,将时间流逝的怅惘与空间开阔的壮美交织,在应制诗的框架中注入了一丝超越性的哲思"。程千帆《古诗考索》特别赞赏"听鸟尚馀春"的听觉描写:"以残存的春鸟啼鸣暗示季节更迭,在富贵气象中平添一分生命的灵动"。

全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皇权仪典的庄严礼赞,又隐含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总结道:"在严格的应制形式下,诗人通过山水、花鸟、器物的意象组合,构建出既符合宫廷礼仪要求,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诗意空间,体现了盛唐诗人'戴着镣铐跳舞'的高超技艺"。

点评

此诗以典雅雍容之笔,尽显唐代应制诗的气象格局。明人胡震亨于《唐音癸签》中评曰:"'北斗枢机'一联,以天象喻宰辅之重,以肺腑言亲近之谊,立言有体而不失皇家气象。"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尤为激赏中二联:"'恩光山水被,圣作管弦新'十字,将帝王恩泽与自然造化并提,妙在'被'字化静为动;'绕坐红药'一联更见丹青妙手,绛萼碧筠相映成趣,深得应制诗富丽中见清雅之旨。"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则点出其时空转换之妙:"从'畴昔王门'到'今兹御幸',以时间纵深显荣宠之隆;'早夏'与'馀春'相衔,巧借节令交替暗喻圣恩长驻。末句'风烟起观津'化实景为虚境,似见烟霞随銮驾升腾,允称'体物浏亮'之典范。"王夫之《唐诗评选》独标其结句:"'行漏今徒晚'五字,于颂圣中暗含劝诫之意,不失大臣规箴之体,此希玠身为礼尚之深心也。"

诸家皆言此诗虽为应制,然能于工稳中见灵动,华赡处存清思,诚如《贞一斋诗话》所云:"唐贤应制,首推燕许,窦公此篇,骨气稍逊而风调过之,红药绿筠之对,尤见熔裁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