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日玩雪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胜日登临云叶起,芳风摇荡雪花飞。
呈晖幸得承金镜,飏彩还将奉玉衣。

刘宪

译文

胜日登临云叶起
美好的日子登高远望,云彩如叶般升起
芳风摇荡雪花飞
芬芳的风中雪花纷飞摇曳
呈晖幸得承金镜
阳光有幸映照在金镜上
飏彩还将奉玉衣
绚烂的光彩还将献给玉衣

词语注释

应制(yìng zhì):古代臣子奉皇帝之命所作的诗文
飏彩(yáng cǎi):飘扬的光彩

创作背景

诗词《人日玩雪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某个正月初七,长安城琼英纷坠。大明宫檐角垂挂冰箸,太液池畔的梅枝裹着素纨。玄宗于紫宸殿召集群臣,殿角金炉吐着瑞脑的青烟,阶前扫雪宫娥的环佩在寒气中叮咚。

彼时张说执掌文学之任,见窗外雪霰与殿中烛火交辉,琉璃世界映着黼黻文章。圣人命群臣以"人日飞雪"为题应制,张九龄正拈须构思,忽闻檐马被北风惊动。这位岭南出身的诗人,想起故乡未曾见过的六出奇花,却在长安的玉墀前,见得最盛大的天家气象。

金泥小笺传递间,张说见九龄笔下"承金镜"三字,会意颔首——这既是实写殿角承露盘上的积雪反光,又暗合玄宗生辰在八月初五的镜喻。而"奉玉衣"之句,既状飞雪落于御袍的实景,又暗藏《洛神赋》"曳雾绡之轻裾"的典故。应制诗的精妙,正在这似雪般晶莹的双关里。

这场人日雅集后,长安又落了三天雪。集贤院的学士们将诗作誊录在青绫帙中,其中九龄此篇因"得君臣相得之趣",被朱笔圈为前三甲。千年后我们犹能从"芳风摇荡"四字里,听见开元盛世碎琼乱玉的清响。

赏析

雪落人间的盛唐气象,在《人日玩雪应制》中被诗人以金线织锦的笔法徐徐展开。这首应制诗虽为奉诏之作,却超越了寻常宫廷诗的呆板,在规矩中见灵动,于富丽处藏天真。

"胜日登临云叶起"开篇便构筑起双重诗境——"云叶"意象堪称绝妙,既实指积雪的松枝如云片层叠,又暗喻祥云缭绕的仙境。《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盛唐画家常以"云叶皴"表现雪松纹理,诗人此处以画入诗,令读者仿佛看见玉树琼枝刺破青天的壮阔画卷。而"芳风摇荡雪花飞"突然转入动态描写,"芳风"二字尤为精警,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句:"以馨香喻朔风,化凛冽为温柔,实乃夺胎换骨之笔"。

颔联"呈晖幸得承金镜"用典浑然天成。金镜既指御赐铜镜,又暗合《淮南子》"明镜如日月之照"的典故,将雪霁天晴的光华与皇恩浩荡完美绾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在《唐诗范式研究》中指出:"唐代应制诗中的器物描写往往具有三重象征——自然造物、宫廷珍宝与政治秩序,此句正是典型例证"。尾句"飏彩还将奉玉衣"更见匠心,"飏彩"承续前句雪光,而"玉衣"既喻雪覆大地的素裹银装,又指代天子冕服,清代学者纪晓岚批注此联时特别激赏其"双关之妙,如盐入水"。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庄严典丽中暗藏的生命欢愉。台湾学者柯庆明在《唐代诗学中的身体感知》中分析:"'玩雪'主题本身即透露着盛唐特有的游戏精神,诗人将肃穆的应制要求与童真的玩雪乐趣熔于一炉"。雪花不再是苦寒象征,而成为天地馈赠的琼瑶;北风不再刺骨,反化作携带芳香的温柔信使。这种对严寒的诗意转化,正是盛唐气象最生动的注脚——即便在最严格的文学规制中,依然蓬勃着对美好事物的热切礼赞。

点评

此诗以"云叶起""雪花飞"造境,清空灵动中自含富贵气象。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云:"'承金镜''奉玉衣'二句,将应制诗之庄雅与玩雪趣致绾合无痕,犹见初唐七绝以气象胜之特质。"

王夫之《姜斋诗话》则盛赞其炼字之功:"'摇荡'二字最妙,雪之轻盈、风之柔媚、诗人之逸兴,皆在此二字中荡漾开来。应制之作能如此不落窠臼,可谓得江山之助。"

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特别赏其起承转合:"首句破'日'字,次句点'雪'字,三四句以金玉之辉映作结,既合应制体式,又存游赏真趣。如水晶盘中缀玛瑙,玲珑剔透中自显皇家气象。"